摩根:“不是,先生?!?/p>
記者:“涉及到您個人利益的時候,您認為您能公正無私地對待,就像跟您毫無關系一樣嗎?”
摩根:“我肯定能,先生。”
……
記者:“商業(yè)信貸是否主要以貨幣或財產抵押作為基礎呢?”
摩根:“不,先生,品性是首要的?!?/p>
記者:“排在貨幣或財產之前嗎?”
摩根:“在貨幣或財產或其他任何東西之前。金錢買不到品性。”
在金錢和品性對比的時候,品性具有壓倒式的重要性,以美好的品性處事,當手腕和愛心角逐的時候,愛心始終占據上風。這是摩根的品質,亦即成功者的品質。
愛心是人身上最為積極的力量,憑著這股力量,人們可以沖破人與人之間的樊籬,真實地理解和尊重對方,把對方當做人來對待,而非當做游戲時的賭注或牟取利益的工具。
要培養(yǎng)對他人的愛心和寬容,心理學家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其一是努力認清別人的真實面目,真正地鑒別他們,要記住每個人都是有創(chuàng)造力的生物,具有獨特的個性;其二是注意留心他人的感情、觀點、欲望和需求,多設身處地地想想別人有什么樣的出發(fā)點,有什么樣的感受;其三是接人待物的時候,要想到別人是重要的,把別人當做重要的人來對待。
要知道,生活中最為可怕的陷阱就是不尊重自己,屈服于這種毛病,一個人不僅會在物質報酬方面承受損失,還會使社會整體無法取得利益和進步。而自我尊重最大的秘密,就是多尊重別人,多欣賞別人,對任何人都要有所尊敬。
學著以溫柔和善之心對待別人,我們會發(fā)現首先感到溫暖和善意的是我們自己的心,訓練自己把別人當做有價值的人來對待,我們將驚奇地發(fā)現,自己的自尊心也增強了。因為真正的自尊心并非來源于我們所成就的功業(yè)、擁有的財富、享有的榮譽,而是對我們自己,造物的杰作的欣賞。當我們意識到他人值得欣賞的時候,也會由衷地發(fā)現,自己同樣值得欣賞。
更何況,這樣待人待己的心是客觀看待世界的唯一基礎。
作者手記
長期接受貶抑自身的文化熏陶的人們,常常會將低估自己等同于一種美德。事實上,低估自己不僅不是美德,還是一種罪惡。比如,破裂的人際關系,往往起源于對自我的低估。一個人如果素來尊重自己,他就不會對別人抱有敵意,他將事實看得很透徹,也不需要去向別人證明什么。
人們看待他人,看待世界的態(tài)度皆源于看待自我,所以,與其教育孩子諸多知識,不如先教育他們學會愛,而所有的愛,都從愛自己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