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人們常常稱贊那些勇敢克服困難、臨危不懼的男孩,家長們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個勇敢無懼的人,誰都不想讓自己的兒子成為膽小怕事者。很多人認為只要堅強大膽、不畏艱險、迎難而上,就是勇敢,事實并非如此。很多時候,那些表面看起來勇敢大膽的行為,實則是魯莽之舉。
真正的勇敢并不等于魯莽,二者雖有共同之處,即膽量大,但勇敢者是冷靜的,他能機智、細心地應(yīng)對挑戰(zhàn),處理問題;魯莽者則是膽大妄為,舉止輕率,雖不懼艱險,卻缺少思維和理智的判斷,意氣用事,最后只能事倍功半甚至使問題更嚴重。
在古典名著《水滸傳》中,魯智深嫉惡如仇、見義勇為的性格深受讀者喜愛,很多男孩甚至將其當做自己的偶像,想要成為魯智深那樣的英雄好漢。的確,魯智深為民除害,憤然打死欺壓民眾的鎮(zhèn)關(guān)西,他大膽無懼、有勇有謀的行為讓人欽佩。但魯智深作為一名僧人,他喝酒喝得酩酊大醉,又大鬧五臺山,用暴力解決問題,這就不是英雄的勇敢之舉,而是魯莽了。因此,男孩們要當英雄好漢,要見義勇為,除了要像魯智深那樣嫉惡如仇之外,還必須杜絕魯莽行為,遇事沉著冷靜、仔細慎重,在勇敢與魯莽之間做出正確的選擇,這樣才能實現(xiàn)事半功倍,使問題得以圓滿地解決。
要使男孩杜絕魯莽行為,成為真正的勇敢者,父親們就應(yīng)承擔起教育、培養(yǎng)男孩勇敢精神的責任,教會男孩在困難與危險面前權(quán)衡利弊,做出使自己和他人有最大收獲的勇敢之舉。
拔河比賽中的魯莽男孩
吳浩是個上小學四年級的小男孩,他不僅學習用功,而且很有正義感,喜歡見義勇為。上學期間,遇到小男孩欺負班里的女孩,吳浩都會勇敢上前,三言兩語就能幫小女孩擺脫困境。但是,正義小男孩有時也會魯莽,做出一些大膽卻不太明智的選擇,那就不能算是真正勇敢者的行為了。
在學校的一次拔河比賽中,吳浩他們的對手是五年級的男生。比賽之前,他們都沒有獲勝的把握??蓻]想到,在四年級所有參賽者的團結(jié)努力下,比賽結(jié)果是吳浩他們贏了。
五年級的同學覺得輸給比他們小的小男孩,很不可思議,也很不服氣,他們認定四年級的同學作弊,肯定找了人來幫忙。于是,五年級的幾個男孩叫住吳浩他們:“喂,你們這些小孩兒作弊,找人幫忙才贏了比賽,丟不丟人,人小沒力氣就別跟我們比,何必做這種事?”
這時,吳浩他們和五年級的同學理論起來,說他們沒作弊,是他們統(tǒng)一喊口號,團結(jié)一致才贏了比賽。五年級的幾個大男孩一聽更來勁兒了,還說臟話,罵吳浩他們。跟吳浩一起的兩個同學就用同樣的話反擊了,沒想到幾個大男孩過來提起那兩個反擊的男孩,順手就往他們身上打了一拳。吳浩他們都很生氣,他們不能看著自己的同學被人欺負,于是都上去拉開五年級的幾個大男孩,在大男孩反抗時,他們都動起了拳腳,鬧得不可開交。幾分鐘后,路過的幾個老師制止了這場“搏斗”,并帶他們?nèi)バat(yī)院檢查是否受傷。幸好這群男孩都只是小打小踢,沒造成太嚴重的后果,幾個小孩都沒受什么傷,但吳浩的手上有一道抓痕,是他們拉扯之中造成的。
放學回家后,爸爸看到吳浩手上的抓痕,就問他怎么回事。爸爸聽了吳浩的敘述后說:“你怎么可以這么魯莽呢,怎么能跟人打架?你們看起來很勇敢,為了同學不被人欺負,自己也跑過去拳打腳踢,這可是很愚蠢的行為,真正的勇敢者應(yīng)該智取,用一個文明的辦法解決問題?!?/p>
“他們誣陷我們,還打我們,我怎么能不還手智取呢?”吳浩問。
爸爸告訴吳浩:“我知道你是見義勇為,這種精神值得贊賞,你想幫同學的心情也可以理解。但是五年級的同學不服氣,誣陷你們,你們應(yīng)該去找裁判或老師,讓大家評理,找周圍觀看比賽的同學作證,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正道。你想,如果當時一直沒有老師過來制止你們,你們繼續(xù)鬧下去,那你現(xiàn)在就不只是手上有這么一道疤了,很可能你被人打得躺在醫(yī)院,或者別的同學受到嚴重傷害。所以,你這么做不算是真正的勇敢,對嗎?”
吳浩是個聰明的孩子,他明白爸爸的意思,也知道這次是自己太魯莽了,沒有考慮后果就跑上去逞強。第二天,吳浩就去學校給五年級的同學道歉,說自己太魯莽、太沖動了,比賽中應(yīng)該友誼第一,不該為一點小事跟他們動手。五年級的同學看到比他們小的男孩主動道歉,他們有點兒無地自容,也反過來向吳浩他們道歉。一群男孩之間魯莽的斗爭總算結(jié)束了,之后學校再有比賽,他們都本著“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原則去應(yīng)對,男孩們之間也少了很多爭吵。
小男孩吳浩有正義感,喜歡見義勇為,這種精神十分可貴,家長、老師都應(yīng)繼續(xù)鼓勵他勇敢應(yīng)對生活中的各種困難。但勇敢不等同于魯莽,有時男孩的出發(fā)點是好的,可他們的行為有些魯莽,少了點機智和冷靜。在五年級的大男孩誣陷吳浩他們并出手打同伴時,吳浩不該和那些大男孩一樣魯莽,跑上去和他們搏斗。
如果吳浩按爸爸說的方法,叫五年級的同學一起找老師、找觀眾評理,很可能五年級的男孩會因為心虛而不敢去,自己主動離開,這場“戰(zhàn)爭”也就不會發(fā)生,即使那幾個大男孩跟著去找老師,他們也不占理,老師也能為吳浩他們主持公道,同樣可以避免男孩們打架。因此,男孩們路遇不平或受到不公正評價時,經(jīng)過慎重思考做出機智靈活的選擇才是真正的勇者,不顧后果、意氣用事的人是魯莽的,是很難成大事者。
自古兵家言“戰(zhàn)略上藐視敵人,戰(zhàn)術(shù)上重視敵人”,說的正是用智慧與謀慮戰(zhàn)勝敵人,這樣的人才是勇敢者。而魯莽者則是在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上均藐視敵人,這種行為不可取。在遇到困難或危險時,男孩們更不可向后者學習。如遇到攔路搶劫的歹徒,男孩大膽沖上去與歹徒搏斗,那他是很有勇氣,但這不是智者所為,更不是勇敢者應(yīng)有的行為,這很容易使自己受到嚴重傷害。如果男孩冷靜下來分析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記下歹徒的相貌、身形、衣著等,之后再記下歹徒逃離的方向,盡快報警,這樣便能避免受傷,還能幫警察抓住歹徒。
因此,在男孩的成長過程中,父親要培養(yǎng)孩子的勇敢精神,更要教會孩子怎樣正確應(yīng)對困難、逃離危險,幫孩子改掉魯莽行事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