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八卦節(jié)氣養(yǎng)生總則

《易經》養(yǎng)生大道 作者:張其成


十五日得一氣,于四時之中,一時有六氣,四六名為二十四氣也。然氣候亦有應至而不至,或有未應至而至者,或有至而太過者,皆成病氣也。

但天地動靜,陰陽鼓擊者,各正一氣耳。是以彼春之暖,為夏之暑;彼秋之忿,為冬之怒。是故冬至之后,一陽爻升,一陰爻降也。夏至之后,一陽氣下,一陰氣上也。斯則冬夏二至,陰陽合也;春秋二分,陰陽離也。陰陽交易,人變病焉。此君子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順天地之剛柔也。

小人觸冒,必嬰暴疹。須知毒烈之氣,留在何經,而發(fā)何病,詳而取之。是以春傷于風,夏必飧泄;夏傷于暑,秋必病瘧;秋傷于濕,冬必咳嗽;冬傷于寒,春必病溫。此必然之道,可不審明之。

——《傷寒論》

◎ 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

如果一個人是陽性的體質,在秋冬就要去扶助陰氣;如果是偏陰的體質,在春夏就要扶助陽氣。

◎ 節(jié)氣遲速,注意病氣

如果到了一個節(jié)氣而遲遲沒出現對應的天氣現象,或還沒到那個節(jié)氣,所屬的現象就早早出現了,比如霜降后氣溫還是很高,遲遲沒有霜降出現,這就是反常的季節(jié)。該熱不熱該涼不涼,人體很容易被逆亂的氣候所傷,所以要注意。

◎ 前季不適,后季甚之

如果春天做了不利養(yǎng)生的事,或覺得身體不舒服,就要注意夏季的保養(yǎng),因為很多疾病在當季只是埋下種子,真正發(fā)病是在后面一個季節(jié)。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