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太過好動(3)

31個壞習慣毀了孩子的大未來 作者:張芷華


二、語言過多

過動孩子往往也會表現(xiàn)在語言上的增多。平常愛插嘴,好爭吵,很難靜靜地傾聽別人的談話。在課堂上喜歡說話,回答問題時經(jīng)常會在老師的問題還未說完就搶著回答,以致回答錯誤。

有些好出風頭,經(jīng)常在課堂上說出一些引起別人好笑的話或制造一些聲音以吸引別人的注意,使得全教室哄堂大笑。

三、學習困難

過動兒的學業(yè)成就一般都會受到影響,表現(xiàn)為學業(yè)成績的下降。但是,成績下降的程度不同。有些成績很差,可能不及格;有些成績能達到班級的中等標準。

學習成績下降的時間也不一致,有些在小學開始入學后就出現(xiàn),多數(shù)在三年級以后出現(xiàn),少數(shù)在初中才發(fā)生。

一般各科學業(yè)成績都會下降,但隨孩子對不同科目興趣的不同而有區(qū)別,不喜歡的就會明顯下降,感興趣的則保持得較好。

有些成績下降不是太明顯,甚至到初中后才表現(xiàn)出來,可能是他們的癥狀相對較輕,智力水平高,家庭對孩子的管理比較嚴格。

另外,過動兒的成績往往具有很大的波動性,管得嚴格時就上升,放松管理后又跌至谷底。

四、品行問題

部分過動兒伴隨著違抗性、攻擊性等行為,如在家故意違抗父母的命令,與父母對叫;在學校則會不聽老師的話,違反學校紀律。他們說謊、打架、逃課、曠課、外出不歸。

五、社交問題

大約一半以上過動兒有社交問題,他們常常在學校很孤獨,感到?jīng)]有朋友。

發(fā)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是他們在與小朋友的交往中常常以自我為中心,對別人發(fā)號施令,打擾別人游戲。他們不能體會別人的感受。

例如,開玩笑引起別人惱怒時不能及時轉(zhuǎn)換話題;對人有敵意,遇事總是從壞的方面臆測別人,在和同學產(chǎn)生沖突時常采用語言和肢體攻擊的方式解決……因而不受小朋友歡迎。因此,他們常常喜歡和他們一樣有類似行為的孩子在一起玩。

六、情緒問題

過動兒比較會有情緒上的問題,如表現(xiàn)煩躁不安、不高興,遇到不愉快的事不能通過自我調(diào)適來舒緩情緒,而總是發(fā)脾氣,甚至出現(xiàn)對抗大人、攻擊他人的行為。

博勝是一位已經(jīng)接受心理治療三年以上的過動兒,剛到我班上時總是全身臟兮兮還外帶滿腿傷,每次問他也都說不痛,原來那都是在學校東碰西撞的“成果”。

而在上課時間也總不能專注于學業(yè),課堂中被他騷擾的同學不計其數(shù),幾乎囊括了上述所有癥狀,難得他能靜下心來與我聊天,他認為反正沒人喜歡他,所以根本不在乎別人怎么看他。

過動兒大多都自我貶低,自信心差,把自己看成是不快樂、不幸福、不成功和無能的人。那么,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確有過動癥,父母該怎么辦呢?

一、發(fā)展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的無意識注意占優(yōu)勢,可讓他們從感興趣的活動做起,如看圖畫書、聽故事、看孩子電視節(jié)目等。

隨著孩子年齡增長,可有意識地讓他們畫畫、下棋等,訓練注意的集中性和持久性。但是,要求孩子學習做事的時間不應該過長,以免引起疲勞,使孩子產(chǎn)生厭倦心理。

二、培養(yǎng)孩子有始有終的習慣

孩子做事時,往往容易受外界事物干擾的影響,如窗外的聲響、別人的談話等都會使孩子放棄手中正在做的事情。因此,父母對孩子做事要多關心和表揚,鼓勵他們做事情要學會有始有終,堅持把每一件事做完而不半途而廢。

三、培養(yǎng)孩子的自制力

要讓孩子知道什么事該做,什么事不該做,幫助孩子逐步學會正確判斷自己的行為;要制訂一些簡單的規(guī)章制度作為孩子的行為準則,以此約束其行為,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四、帶孩子到醫(yī)院,請醫(yī)生進行心理治療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矯正治療孩子的過動癥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耐心地對其教育、引導和矯治,千萬不能采用打罵等粗暴的手段,否則不但不能達到矯治的目的,而且有可能使其加劇,影響孩子身心健康的正常發(fā)展。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