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埃德·埃文斯(搖溶)法:番茄醬具有搖溶性因而是半流體狀態(tài)的。也就是說,在番茄醬處于靜態(tài)時其具有濃膠一樣的稠度。在能量(一般是搖動)的作用下,該稠度會改變,成為可流動的稠度(這與脹塑性物質(zhì)相反,見實驗“和出來的瘋狂”)。搖溶性是番茄醬里使用的淀粉造成的。淀粉的分子呈長鏈形式,當?shù)矸酆退旌喜⑶沂軣峄蜻M行酶處理時,淀粉的長鏈分子之間形成了微弱的連接。這便是番茄醬在工廠制造時所發(fā)生的過程,此外番茄醬里還有一種物理變化,因此形成了糊狀黏稠的質(zhì)地。正如實驗“形態(tài)漂移”中所見到的,像玉米粉、米粉、土豆粉以及葛根粉等淀粉類物質(zhì)的增稠性和膠凝性,經(jīng)常用在各類醬制品、肉鹵汁和湯之中。現(xiàn)在,要從瓶子里倒出番茄醬,首先要保證蓋好瓶蓋,除非想激怒吃飯時坐在正對面的人;然后把瓶子用力搖,但不要過于用力。這樣做將破壞淀粉分子之間的一些弱鍵連接。最后,可以在盤子上倒轉(zhuǎn)瓶子,就可以看著瓶口淌出的緩慢而柔和的番茄醬細流了。
貝利斯(擺動)法:拿住番茄醬瓶并保持適當?shù)慕嵌?,同時用柔軟的手掌邊緣快速擊打瓶子的側(cè)面??焖僬駬羲a(chǎn)生的擺動將破壞上面所述的番茄醬結(jié)構(gòu),使番茄醬變得易于流動。這與將混凝土穩(wěn)穩(wěn)地填入模具所用的原理是相同的。然而,在混凝土的情況下,擺動器探入混合物并快速擺動,使混凝土受到振動,令其向下滲透進入模具。
漢恩(溫度)法:為了在薯片上完美均勻地涂上番茄醬,最好能夠給番茄醬加溫。只要取下瓶子的金屬蓋放在微波爐里加熱,通常用不了15秒就可達到效果。很明顯,瓶子里番茄醬的數(shù)量和冰冷的程度會影響本方法是否成功。但是,加溫是讓番茄醬易于流動的可靠方法,因為溫度上升時在剪切力的作用下分子層之間的鍵變得容易破壞,相互之間更容易滑動。黏性流體的這個性質(zhì),即隨著溫度上升黏度趨于下降的性質(zhì),被稱作液體黏性的溫度依賴性。
戈爾茨坦(刺孔)法:取一根細長的餐具(筷子效果就很好),并通過瓶口在番茄醬中扎個孔,這個孔打破了空氣和液體間的密封界限,從而使番茄醬自如流動。
梅德赫斯特(不做之事)法:把瓶子放在儲藏柜的深處,直到發(fā)酵作用發(fā)生。瓶子內(nèi)的壓力將不斷增加,這樣當取下瓶塞時,番茄醬將從開口處大量冒出來。這種做法當然從瓶子里倒出了番茄醬,但是是否滿足“不掛瓶、不迸濺”的準則是值得探討的。提出這個方法的梅德赫斯特先生承認,現(xiàn)在他的廚房有一條紅色的條痕,橫過整個天花板、墻上和半個地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