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棍棒之下出逆子

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作者:李躍兒


人常說“棍棒之下出孝子”,在這位父親這里,卻成了“逆子”。

這樣的打罵等于在孩子心中制造了一座能量極大的火山,只等著有一天噴發(fā)。就拿楊杰來說,還不到能夠抗爭的年齡就躍躍欲試地開始了他的反叛。15歲那年,在一次父親打母親時,楊杰沖上去對父親大打出手,父親一開始沒反應過來,愣了愣,等他明白怎么回事時,便怒不可遏。他這一生可能設想過許多事情的發(fā)展,唯獨沒有想到親生兒子打他。他喊:老天爺,你竟敢打你老子?你再打一下看看?他似乎不相信這是真的,好像要重新驗證似的把腦袋伸到兒子的面前,叫兒子打。

結果,楊杰又是一拳。

這一拳把老爹打糊涂了,也氣糊涂了。他嚷著他不活了,用頭撞墻,要喝毒藥……

有位國外的兒童教育專家從十八個方面講了孩子生活環(huán)境給他們造成的對應性影響,她說: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之中,他就學會了譴責;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敵意之中,他就學會了爭斗;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恐懼之中,他就學會了憂慮;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憐憫之中,他就學會了自責;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諷刺之中,他就學會了害羞;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嫉妒之中,他就學會了嫉妒;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恥辱之中,他就學會了負罪感。

上面是從負面影響說的。下面說的是正面影響: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學會了耐心;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表揚之中,他就學會了感激;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學會了愛;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認可之中,他就學會了自愛;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承認之中,他就學會了要有一個目標;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學會了慷慨;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誠實和正直之中,他就學會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學會了相信自己和周圍的人;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友愛之中,他就學會了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真誠之中,他就會頭腦平靜地生活。

我認為還應加上一條: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暴力之中、地獄之中的話,他就會成為魔鬼。

所有的家長應該問問自己了:我的孩子到底生活在什么之中呢?

心理學家指出:殺人犯大多都是在暴力的、缺乏愛的環(huán)境里長大的。人們可以從這樣的環(huán)境里分離出上萬條惡因,但是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愛的缺失。

大衛(wèi)·梭羅斷言:愛是一種永遠無法消除的饑渴。醫(yī)生與精神病學家早就認識到溺愛與缺愛都將對身心疾病產生重大影響。蒙太古說:把一個殺人犯、一個不可救藥的刑事犯、一個行為不良的青少年、一個精神變態(tài)者或一個冷血的家伙弄到我這兒來,在幾乎每一種情況里,我都能讓你看到童年沒有得到適當?shù)膼鬯斐傻谋瘎 ?/p>

美國監(jiān)獄提供的一份詳細的分析報告指出:85%的刑事犯,是因其對于愛的基本需要和個人尊嚴的感情沒有得到滿足而導致犯罪的。愛是人的一種本能,它是盲目的;但是,愛的缺失會產生驚人的摧毀力,招來諸多苦惱,甚至引發(fā)戰(zhàn)爭。

完全可以說,當通向愛的渠道受到阻隔而處于干涸狀態(tài)時,反作用力就會像沉睡的火山那樣噴發(fā)并演變成暴力。暴力,是愛受到挫折的結果。父母若不能給自己的孩子充分的愛,或遲或早都將付出沉重的代價。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