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腦中的電影

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作者:李躍兒


我們再看前面那個上《小橘燈》的老師,他就沒有形象思維,不能設身處地感受情景,因此就無法深入到課文的深層,更不知孩子的心路怎么個走法,只能浮在表面。

一個好老師不能沒有形象思維,所有人都應具備形象思維的能力。比如數(shù)學,數(shù)學不光是計算,而是對空間、法則、邏輯的認識,它更是一種看待世界的方式,這其中許多都是視覺的形象的,你沒有很好地建立起形象思維,抽象思維就會難以為繼。

通俗地說,形象思維就是讓形象在大腦里動起來,并具有連續(xù)的性質(zhì)。比如我要用語言給孩子講一個故事,我的聲音能不能在他們的大腦里形成形象?如果形成形象,這些形象能不能以邏輯的方式形成一根鏈條?這才是形象思維的關鍵所在。

所以說,大腦里面有沒有形象是一回事,能不能用這樣的形象進行思維,是另一回事,再將這樣的形象描繪到紙上,又是一回事。就算大腦里有了形象,能進行思維,也能將思維的結果畫到紙上,但由于每個人在個性、感受能力、想象能力、思維方式、生活經(jīng)歷方面的不同,得出的結果也會不一樣。當我給孩子讀一篇童話故事的時候,反映在他們大腦里的形象、場景,并不完全是故事里的形象與場景,而是與以前接觸過的人、生活經(jīng)驗、生活的環(huán)境相聯(lián)系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