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六、財?shù)?mdash;—真正的財富是一種內(nèi)心的認同(7)

給大忙人看的佛法書2 作者:吳正清


人生也是一道題,時時處處你都必須舍得

師父云游回來,帶回了一包核桃,他先拿出一顆核桃給小徒弟。望著正要敲開核桃來吃的小和尚,師父忽然意識到這是一個啟發(fā)弟子的好機會,便攔住了他,接著又從核桃包里數(shù)出十七顆,一顆一顆地擺在桌面上。

師父要小徒弟把這十七顆核桃分成三份。師父一份,師兄一份,他自己一份。其中,小徒弟的一份是桌上核桃的二分之一,他師兄的一份是核桃的三分之一,他師傅的一份則是核桃的九分之一,不能把核桃敲開,也不能剩下。這下可把小和尚急壞了。十七不能被二、三和九整除,根本達不到師父的要求。他急得抓耳撓腮,還是無計可施。

師父見狀,在一旁嘆了一口氣說:“要是有十八顆核桃就好分了,是不是?”

小和尚是一個非常機靈的孩子,一聽這話,知道師父是在提醒自己,就趕緊把手里那顆還沒來得及吃的核桃拿出來放到桌子上,剛好湊成了十八顆整數(shù),這樣難題就迎刃而解了。更令他高興的是,最后,他先得到的那顆核桃剩了下來,還是屬于他。

師父想了想,對他說:“徒兒,這下你應(yīng)該知道了吧,解這道題的關(guān)鍵是你必須舍得。你要是舍不得把自己手里的核桃拿出來,你就永遠不可能解開這道題的;你要是舍得,你就能很容易地解開這道題。而且,一旦你舍得了你已經(jīng)有的東西,你往往什么都不會損失。解題是如此,與人相處何嘗不是如此呢?孩子,你要記住,人生也是一道題,時時處處你都必須舍得。”

佛法小竹:人生在世,惟有不計回報地付出才會有所收獲。舍得拿出愛,滿眼看到的都將是愛的風(fēng)景。

保護自己的勞動成果

母牛、母山羊和它的妹妹母綿羊與相隔很近的領(lǐng)主——一只驕橫跋扈的獅子合伙捕獵,并約定共同分享狩獵的物品。

這一天,一只鹿落入母山羊的網(wǎng)里,按常理要掃成四份,分割任務(wù)由獅子來完成。分完四份后,獅子首先以獸中之王的身份拿走了第一份,并說:“這份應(yīng)該歸我,因為我是獅子,大家對此無異議。第二份,論起權(quán)利,仍應(yīng)該歸我,說起權(quán)利,大家都應(yīng)該明白了,這就是最強者的權(quán)利。又因為我最英勇,那么我還應(yīng)該享受第三份……至于說到第四份嘛……”

獅子頓了頓,威嚴地掃了大家一眼說:“你們之中哪個不同意歸我,我馬上就要它的命?!?/p>

母牛、母山羊和母綿羊面面相覷,最后交換了一個會意的眼神,每一個人叼起一塊肉,朝三個不同的方向跑去。獅子被這個突然的變故弄得措手不及,想去追,又怕自己的這塊肉被另外的小動物叼走。它決定叼著肉去追,因為其他動物的口中也有肉。它先追的母牛,母牛在知道自己處于生死關(guān)頭的危急時刻時,盡了全力向前奔去。

獅子久追不得,于是變換方向想去追母山羊或是母綿羊,但是哪里還有它們的影子?

佛法小竹:在選擇分享和合作伙伴的時候,一定要謹慎,一定不要選擇比自己實力高出很多的對手。否則,吃虧的會是自己。

所以,學(xué)會避開這個龐然大物,真的避不開,也應(yīng)該保持足夠的距離。在學(xué)會分享的同時,也要學(xué)會面對不測。如果造化弄人,讓你們在一起生活,甚至涂上“共榮”的脂粉,就應(yīng)該動腦筋、想辦法保護屬于自己的成果。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