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不能小看稅率和利率
稅收是受到國家保護的一項安全及便利的維持國民公共生活的經費,如果你能這么想,有很多事情就會變得很簡單了。像是購買房地產,要向國家遞交申請辦理相關手續(xù)時的登記稅和所得稅;賣房地產的時候,還得上繳產權轉讓所得稅;還有就是從父母那里不花錢就拿到的房地產,即父母白白給你的,你還得繳繼承稅和贈與稅。
這時你也許會想,自己的父母經過一生努力,賺錢買來的房地產,日后自己理當自然而然地繼承,干嗎還得交錢來買自己家的房地產?雖然這聽起來是很無奈,但你還是要繳稅。繳稅是每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不論你是努力賺來的錢,還是不勞而獲的所得,都是要繳稅的。
你肯定聽說過“免稅”或者是“優(yōu)待稅”吧。這是投資金融商品時,課征利息收入的稅金?!岸惤??一看就頭疼,跟我沒一點關系?!比绻阍涍@么想過,那現在應該馬上將這個想法丟掉。金錢,從很小的地方就能看出很大的差異。
韓國的稅率和限制(表略)
舉一些數字來比較一下稅金吧!下面是每月存100萬韓元(約人民幣7 000萬元),定期存款3年之后的情況,利息是按4%、5%、6%來算的,按各種不同利率將利息稅的部分去掉后,實際能拿得到的全部金額。
3年每月存100萬,按不同利率和稅率所得到的本利和(表略)
利率為4%的存款中,以普通稅算出來的37 953 274韓元(約人民幣265 672 .918元)和免稅時的38 韓元(約人民幣268 元),相差約為355 560韓元(約人民幣2 元)??赡苣銜?,免稅與不免稅相差不算是很多,但是你想一想,每個月在你的賬戶里可以多出來一些錢,可以用這些錢買一件好看的衣服,這是多棒的事啊!
而更重要的是,和稅金以及利息都有關系的定期存款的金額。假設你已經了解到這方面的微小差異,在3年前,你找到了一種免稅的金融商品,你開始每月存100萬韓元(約人民幣7 000元),那現在本金就有3 600萬韓元(約人民幣萬元)。若按6%的免稅來算,那到最后你的本利和就是39 532 785韓元(約人民幣276 元),和利息4%又要繳普通稅的存款相比,足足多了1 579 511韓元(約人民幣11 元)!
如果能夠憑空多得1 579 511韓元,難道不覺得錢來得太容易了嗎?157萬可是一個普通上班族努力工作1個月的薪水呢!努力地存錢3年,你就可以用這些錢作為獎勵,讓自己去海外旅游放松一下,就當是給勤奮的自己一份禮物吧。
可是根據調查,在現存的金融商品之中,3年都免稅的商品是不存在的。如果你的父母年齡都超過了60歲,就可以用他們二人的名義貸款6 000萬韓元(約人民幣42萬元。一個人貸款的上限為3 000萬韓元)的生存型經費,這是免稅的哦;個人申請也能得到1 000萬韓元(約人民幣7萬元),這是的低率稅,是由金融機構對于農業(yè)及畜牧業(yè)等等工會的鼓勵型貸款。
免稅的金融商品都是以較長年份為期限的,你在這期間無法取出金錢,所以對需要存錢的二十幾歲的女人們來說要慎重考慮。因為二十幾歲的女人對于結婚、留學等事情都還有很多的變動,所以對于許多金融商品的投資,中途都有可能會因變動而終止,屆時可能會連本金都損失掉一些。
如何少交一點稅,多得一點利息?
假設C跟D是一起大學畢業(yè)、一起求職、一起踏入社會的兩個好朋友。C在某一天的中午,去公司附近的銀行辦事,在業(yè)務員的極力推薦下辦理了一個4%利息及普通稅的存折。而D在空閑的時間里,通過網絡找到一些關于金融機構的利息對照表,并以她父母的名義,辦理了有6%利息的第二金融機構商標儲蓄銀行的生存免稅型金融商品。C和D每個月都存入100萬韓元(約人民幣7 000元),3年之后,C定期存款的數額是37 953 274韓元(約人民幣265 元),而D的定期存款金額是39 532 785韓元(約人民幣276 元)。
兩者相差1 579 511韓元(約人民幣11 元)這么一大筆錢,但再過3年以后,C和D就完全不一樣了。C是以本金37 953 274韓元再加上那4%的利息,到了期滿之后總金額就變成了42 039 779韓元(約人民幣294 元)。另一方面,D的本金是39 532 785韓元再加上免稅6%的利息,她最終就能拿到47 308 114韓元(約人民幣331 元)。這樣算下來C和D之間的差異就是5 268 335韓元(約人民幣36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