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主要工作:追蹤卷尾猴
我來法屬圭亞那熱帶雨林主要是研究靈長類動物的行為生態(tài)及其與植物的協(xié)同進化關(guān)系,在努里格種類眾多的靈長類動物里,我選擇了卷尾猴作為我的主要研究對象。所以,在森林里追蹤卷尾猴就成了我最主要的日常工作之一。
卷尾猴可謂新大陸靈長類動物的代表??墒怯幸稽c,它們雖名曰" 卷尾",但并非名副其實;其尾固然可以纏卷,然而與蜘蛛猴和吼猴相比,尾的靈活性和力度都遠遠不及。所以,嚴格地說,卷尾猴只能屬于半卷尾類。它們機敏、好動,一會兒下到地面,搜尋隱藏于枯葉間的蜘蛛或蜥蜴;一會兒爬上樹梢,捕食貼在葉片上的毛蟲。
當然,最優(yōu)美的還是其縱身跳躍的雄姿。后肢用力一蹬,身軀在半空中呼嘯而起,轉(zhuǎn)瞬間就會平穩(wěn)地落在幾米開外的低樹枝上。如果前方的目標是一簇藤蔓,它們便迅速把四肢和尾巴伸開,在橫七豎八的藤蔓中隨便抓住一點什么東西。
卷尾猴的靈巧緣于小猴從出生時起就貼在媽媽的胸部或背部,隨母猴一同躥蹦跳躍。關(guān)于卷尾猴,撒拉馬干人有許多傳說,其中的一個便是認為卷尾猴不能在跳躍時撲空落地,因為一只個體一旦落地便不允許再回到群中。這種邏輯仿佛恰好解釋了為什么森林中時常可以見到孤獨的卷尾猴。
其實,這種解釋完全是想當然的,猴子獨自生活有另外的道理---避免近親繁殖。和許多其他靈長類動物一樣,性發(fā)育接近成熟的雄性棕色卷尾猴不斷遭到猴王的驅(qū)趕,逐漸遠離其出生的家族而獨立生活。這是一段艱難的時光,孤單的卷尾猴要獨自尋覓食物,防御天敵和躲避同類的襲擊。
經(jīng)過一兩年的獨自生活,接近成年的雄猴不斷尋求加入相鄰的異猴群。起初,它只是遠遠地尾隨著,但即使這樣也會遭到猴王的嫉妒和攻擊。逐漸地,孤猴的鍥而不舍使之終于得以成為異猴群的新成員,并伺機取代猴王。卷尾猴正是以這種雄性個體換群的方式避免種群的近親繁殖。當然,這并不是因為它們了解遺傳學(xué)知識,而是自然選擇的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