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愧王嬙①。生于孰地?降自何方?若非宴罷歸來,瑤池不二;定應(yīng)吹簫引去,紫府無雙者也②。寶玉見是一個仙姑,喜的忙來作揖,笑問道:“神仙姐姐,不知從那里來?如今要往那里去?我也不知這里是何處,望乞攜帶攜帶?!蹦窍晒玫溃骸拔峋与x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乃放春山遣香洞太虛幻境警幻仙姑是也③。司人間之風(fēng)情月債④,掌塵世之女怨男癡。因近來風(fēng)流冤孽纏綿于此⑤,是以前來訪察機(jī)會,布散相思。今日與爾相逢,亦非偶然。此離吾境不遠(yuǎn),別無他物,僅有自采仙茗一盞⑥,親釀美酒幾甕,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遠(yuǎn)慚”兩句——王嬙:即王昭君(字昭君)。漢元帝時,被選入宮。據(jù)漢·劉歆、晉·葛洪《西京雜記》卷二載:元帝因妃嬪太多,令畫工各畫其像,以便按像召幸。眾妃嬪紛紛賄賂畫工,使其畫得美些,以求召幸。唯獨王嬙不肯行賄,遂不得召幸。后匈奴呼韓邪單于請求和親,元帝按畫像指定王嬙出嫁。及至召見,“貌為后宮第一,善應(yīng)對,舉止嫻雅”,元帝后悔莫及。這里以王嬙的才貌和品格襯托警幻仙姑。這兩句是說警幻仙姑之美大大超過了遠(yuǎn)在春秋時的美女西施和近點的漢朝美女王嬙,因而足以使二人感到慚愧。
②“若非”四句——瑤池:相傳為女神西王母所居仙境,位于昆侖山上,而西王母最喜歡設(shè)宴請客。見《穆天子傳》卷三、《史記·大宛列傳論》。不二:義同“無雙”。即獨一無二,無人可及。吹簫引去:典出晉·葛洪《神仙傳拾遺》(見《太平廣記·卷四·蕭史》引):“蕭史,不知得道年代,貌如二十許人。善吹簫,作鳳鳴之響……秦穆公有女弄玉,善吹簫,公以弄玉妻之(指蕭史)。遂教弄玉作鳳鳴,居十?dāng)?shù)年,吹簫似鳳聲,鳳凰來止其屋。公為作鳳臺,夫婦止其上,不飲不食,不下數(shù)年。一旦,弄玉乘鳳,蕭史乘龍,升天而去?!边@里是以弄玉比警幻仙姑。紫府:道家仙人所居天上仙境。見晉·葛洪《抱樸子·祛惑》:“及至天上,先過紫府,金床玉幾,晃晃昱昱,真貴處也。”(按:漢·東方朔《海內(nèi)十洲記·長洲》載有紫府宮:“長洲一名青丘,在南海辰巳之地,地方各五千里,去岸二十五萬里。土饒山川,及多大樹,樹乃有二千圍者……又有仙草靈藥,甘液玉英,靡所不有。又有風(fēng)山,山恒震聲。有紫府宮,天真仙女游于此地?!薄都t樓夢》里的“紫府”當(dāng)指葛洪所說的天上紫府,而非東方朔所說的長洲紫府宮。)這四句是說警幻仙姑無論置身于瑤池西王母的宴席之上,還是天上仙境紫府之中,都是無與倫比的人物。
③放春山遣香洞——“放”和“遣”均可解作“發(fā)放”、“發(fā)付”意,“春”可解作“春情”意,“香”可解作“香艷”意,因此“放春遣香”似乎寓有“發(fā)付春情香艷”意,也就是下文警幻仙姑所說的“司人間之風(fēng)情月債,掌塵世之女怨男癡”。
④司——主管,執(zhí)掌。風(fēng)情月債——即“風(fēng)月情債”。指男女之間命中注定的愛戀或婚姻。
⑤纏綿——固結(jié)不解,糾纏。
⑥茗——指茶芽?!墩f文·艸部》:“茗,茶芽?!币徽f指晚采的茶?!稜栄拧め屇尽罚骸皺x,苦茶?!惫弊ⅲ骸敖窈粼绮烧邽椴?,晚采者為茗。”后人多以“茗”為“茶”的別稱。盞:一種淺而小的碗形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