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血玉(8) 

龍器 作者:笑顏


葉迎風的視線不著痕跡地掃過那儒雅的中年男子,移向了鐵春風,笑著拱手施禮:“鐵伯,晚輩不請自來,深夜造訪,還望您老不要見怪??!”

見鐵春風向自己伸出手臂,葉迎風連忙撩起袍襟搶上前去,握住了鐵春風的手掌,鐵春風的衣袖又肥又長,將兩人相握的手給罩了個密不透風,看上去如同久違故友把臂言歡,其實衣袖下兩人的手指飛快地屈伸點動,在對方的手指關節(jié)各處怪異地不停掐捏,這種比“切口”更高明隱秘無數倍的無聲暗語叫做“手談”,不消片刻,等到葉迎風收回手時已然大致了解了此中的內情:在盜墓行里聲名赫赫的鐵家是真的被人欺上門來,而這尋釁之人大有來頭,卻是鐵家招惹不起的!

三個月前鐵家尋得了一處漢代的七星墓群,收獲豐厚,其中以一枚血玉陰陽玨最為稀罕。

雙玉相合為一玨,古時常做信物之用,這枚陰陽玨為大小兩玨,其實便可分為四塊,陽玨是以陽紋雕刻的兩條首尾相銜的游龍佩,陰玨是兩只陰紋鸞鳥佩,四佩合一便是一面巧奪天工的龍鳳玉璧。

陰陽玨雖不常見,卻算不得如何稀罕,此玨之珍貴處全在于“血玉”二字。

血玉有兩種,其一產于衛(wèi)藏雪域,藏人稱之為貢覺瑪之歌,又稱藏血玉,十分難得,除了唐朝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時曾以藏血玉為聘禮,史料中再沒見過關于此玉的記載。

后一種血玉卻不是天生而成,說的是沁血的玉石,不管原本是黃玉還是和田玉只要沁入了血那便是血玉。

古人好玉源遠流長,生時佩戴,死后亦以之陪葬,“金玉在九空與,則死人為之不朽”,認為以玉器堵塞死者身體九竅,則能保住其靈魂,令其不朽,即所說的“九竅玉”,作用與玉衣相仿,此風漢時最盛:待那將死之人咽氣的當兒將作為銜玉的玉器強行塞入其口,那人最后一口氣咽下時,玉器也會隨氣落入咽喉血管密布之處,如此過去千百年后,血浸透玉中,赤紅血絲直達玉心,玉器就變成了真真正正的血沁之玉。

銜玉本就是九竅玉中最為寶貴的,鐵家自七星墓群內得來的陰陽玉玨便是屬于此類,從事盜墓這個行當多年的鐵家也是頭一次摸到這寶貝,其珍罕的程度可想而知。

這陰陽血玉玨另有個名字叫“子母連心玉”,血玉原本只是陪葬的器物,而子母連心玉卻是不同,傳說這東西是漢朝時醉心修道的淮南王劉安發(fā)明的長生之藥,制作方法比尋常的血玉恐怖無數倍:他下令擒來許多孕婦,等到孕婦分娩之后將一枚玉器封入其口,再將另一枚玉器塞入嬰兒口中,而后把母嬰葬于地下數載后再取出入藥,這子母連心玉的制作法門殘暴得令人發(fā)指,劉安謀反事發(fā)自盡身亡后便失傳了,子母連心玉成了傳說,卻不見實物流傳于世,直到遼穆宗耶律璟不知道從何處得知了子母連心玉的制法,此人的心性比劉安更加暴虐殘忍,有史料記載其“凡民間身懷六甲者盡鎖,依秘法炮制后坑之?!?

所謂的秘法便是煉制子母連心玉的法子了,原本子母連心玉已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耶律璟的長生夢雖成了笑話,然而經此一遭,子母連心玉卻重新流傳于世,甚至還有極為稀少的真品流于世間。

葉迎風也是偶爾聽到師傅說過前清時一位高官自民間搜羅了一對指甲大小的珠形子母連心玉獻給了慈禧太后,子玉鮮紅剔透,光芒柔和清麗;母玉卻是暗紅沉暗,色澤宛如瑪瑙,若是將兩顆玉珠放置在一起,便可瞧見珠子內殷紅光華如活了般跳躍流動,殊為奇特。

對這種傳說中的東西葉迎風如雷貫耳,雖無緣得見卻深知此物價值非凡,不由得又望了一眼悠閑安坐的中年男子,臉上的笑容已盡數收斂了,神情比甫進門時鄭重了許多。

恰好對方也朝他看來,兩人目光相遇,葉迎風朝他點頭致意,中年男子的眉頭微微皺起,眼神銳利地射了過來。

鐵春風清了清喉嚨道:“迎風啊,這神目臺你也往來多次了,想來不會沒聽說過神目臺秋家吧?快快見過秋二爺!”

除了白水這種初來乍到的愣頭青,神目臺方圓百里只怕沒人會不知道鬼門關秋家的名頭。

神目臺位置特殊,官府鞭長莫及,等到清末后各地戰(zhàn)亂頻繁,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更加沒人在乎這犄角旮旯的小鎮(zhèn),所以此地的治安一向混亂,謀財害命的事時有發(fā)生,每逢大廟會時更要提心吊膽地提防周邊的流匪強盜,秋家三兄弟七年前來到神目臺,起初干的也是盜墓摸金的無本買賣,無意中挖了一座漢朝的王侯陵墓,得到了一件玉匣,這玉匣也叫玉押,就是死者下葬時所穿的覆蓋全身的以無數玉片用金銀絲線穿綴而成的玉衣。

正所謂福禍相依,天降橫財自然令三兄弟欣喜若狂,誰知不知怎地卻傳進了方圓幾百里最大的一伙響馬頭子崔二侉子耳中,這崔二侉子手下聚攏了近千兄弟,打砸搶掠兇名遠播,官府數次圍剿都被他逃進了茫茫深山無法追尋蹤跡,反復幾次下來反倒更讓他氣焰囂張。

崔二侉子放出話來命那秋氏兄弟將玉匣拱手奉送,否則大廟會之夜便將要血洗秋家,雞犬不留。

一時間神目臺人心惶惶,眾人紛紛勸說秋家兄弟獻寶保命,可直等到大廟會當日,崔二侉子也沒等到秋家獻寶,一怒之下率領了百多兄弟氣勢洶洶地朝神目臺殺來,半路被設下了埋伏的官軍盡數全殲,緊接著官軍一鼓作氣剿滅了崔二侉子的老窩,再后來便傳出了流言說那軍隊是大都督田文烈的人馬,秋家與田文烈是未出五服的親戚……

話說這崔二侉子被滅之后,秋家兄弟名聲大噪,三兄弟索性轉手做起了古董生意,守著方圓百里盜墓掘金的大本營,低買高賣,真?zhèn)€是日進斗金,發(fā)財后又豢養(yǎng)了許多打手,更是如虎添翼。

在神目臺,秋家是名副其實的地頭蛇、土皇帝!

葉迎風久聞秋家大名,此刻又身在人家地盤上,聽說眼前這中年男子便是秋家二爺,心頭不由一凜,暗道鐵春風說自家大難臨頭還真不錯,鐵家雖在江湖上有些名聲,可若是想與有著官府靠山的秋家抗衡,不啻于以卵擊石。

他不敢怠慢,連忙起身見禮,堆起滿臉笑容道:“久仰!早就聽說神目臺秋二爺行俠仗義,最是古道熱腸,今日得見實在是三生有幸,小子葉迎風叨擾貴地,還望您老多多照拂。”

秋二爺原本手捧茶碗,低著頭似笑非笑地聽著葉迎風的恭維,等到他報出名字,微微怔了下,神情怪異地抬頭望向秦遠。

“葉……迎風?”秋二爺緊緊盯著葉迎風的雙目,將他的名字低聲重復了一遍,那個葉字格外拖著長音,見葉迎風始終笑容滿面,神態(tài)恭敬,笑了笑耷拉下眼皮輕輕吹拂著茶水中的沫子,隨意問道:“聽小兄弟的口音像是京里來的?”

葉迎風心頭微微一緊,這位秋二爺看似和藹文靜,目光卻異常凌厲,給他拿眼睛掃過,竟讓人不由自主地生出被獵鷹盯住似的陰冷之感,對他的問話不敢掉以輕心。

“秋二爺真是目光如炬!”葉迎風笑道,順口給對方戴了頂高帽,指了指身旁的白水,“小子在京中走街串巷做點小買賣,聽說神目臺大廟會熱鬧非凡,便帶著兄弟來見識見識。”

“哦。”秋二爺淡笑著頷首,“原來是看熱鬧的,嗯,不是湊熱鬧的就好,畢竟這窮鄉(xiāng)僻壤實在不怎么太平,可不比京城啊。”

這句話說得云淡風輕,可看他身后那兩個鐵塔似的打手,再想想秋家在神目臺的勢力,其中就很有點威脅的意味了,鐵家父子臉色同時一變,鐵破魑到底還是太過年輕,臉頰漲紅,張口便要頂回去,鐵春風掩口輕輕咳嗽一聲,狠狠地瞪了他一眼。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