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跡終于誕生了,兄妹倆同時考上北大,創(chuàng)造了北大歷史上屬于我的第一次,在將來北大的歷程中,也可能會是唯一的一次。這一刻的五味雜陳,不知道孩子們將來是否能夠明白。
此時此刻,我想與所有人分享的,是我的家和我的“蕭式教育哲學”。
用舍得代替舍不得
今日把示君,可有不平事。
請原諒我多花些筆墨來介紹我的家庭,因為這和我要談的家庭教育有著莫大的聯(lián)系。
1989年,中國發(fā)生了許多大事,但對于我來說,最大的事,莫過于兒子的誕生。這個孩子,就是蕭堯。兩年后,蕭君也隨著哥哥來到了這個世界。
我是個很有計劃性的人,無論是學習、工作、生活、娶妻,甚至生子,我都早已為自己做好了規(guī)劃。我曾經對妻子說,我們要共同生育六個孩子,甚至連這些孩子的名字,早已經都想好。我喜歡孩子,喜歡一家其樂融融、熱熱鬧鬧的感覺,看過了周圍人(包括我兩個姐姐)獨生子女家庭里的冷清,這讓我擴大家庭成員隊伍的愿望更加強烈。
我無力反對中國的計劃生育制度,但,我的愛讓我無法執(zhí)行只生一個的政策。于是,在香港生兩個孩子,在美國生兩個孩子。在第四個孩子誕生后,我所司職的公司遭遇了一次很沒有面子的破產,沒有了完成我夢想的平臺,我的生育計劃只能在此擱淺。迄今,妻子為我生下了一男三女,但我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四個子女的名字,按照原先的計劃,分別叫:堯、君、簫、冰。我崇尚國學,古人云:“天地君親師”,這是對人最重要的五種關系。人和諧地處于天地之間,和諧地處于社會之間,而能在一生有限的時間內,建立一種事業(yè),離不開師道的傳授。反過來,當你對某種事物有了深刻豐厚的領悟后,你一定會想把他教給某個人,幫助他們不必在迷途里走得太遠。我的四個子女的名字,就從這五個字中變化而來。堯舜開辟天地,這是“堯”,對君主敬忠,是為“君”,想念親人時古人必吹簫,這是“簫”,而形容老師的句子“一片冰心寄玉壺”,就幻化為小女兒的“冰”。我認為,孩子們記住了自己兄弟姐妹的名字,必定就不會忘記“天地君親師”這五字真言。從給孩子取名的這一刻起,就注定了我為他們安排的遵循古法的教育哲學。
對于我的孩子們,我有著太多的期盼。在解放前是國民黨憲兵小頭目、解放后被成功改造成對社會主義建設有貢獻的父親,和地主惡霸之女的不識字的母親的嚴苛教育下,我成為了那個年代最驕傲的大學畢業(yè)生,并被當時號稱中國經濟航母的廣東國際信托投資公司收入麾下。對于我來說,父母的教育是成功的,而我將父母的教育結合自己的思想,摸索出了自己的教育哲學,這些哲學,我將全部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我認為,這樣的哲學,中國未必有第二個父親能夠創(chuàng)造出來,并實現(xiàn)它。
我是幸運的,這20年來,四個子女相親相愛、孝敬父母、成績優(yōu)異、品學兼優(yōu)。這個家庭的生活雖然平凡,但時常充滿了歡聲笑語。說到天倫之樂,不妨讓我們分享一個真實的故事。話說在一個中國南方的農村,有兩戶相鄰的人家,一家很有錢,膝下無兒女,另一家窮得丁當響,卻有四個孩子,過春節(jié)了,除夕晚上,有錢的人家兩夫婦數(shù)錢,只有鈔票聲,沒有笑生,窮的那家六口,團圓飯沒桌子,夫婦倆想出了一妙招,讓四個孩子托起一木版,幾碟小菜放在上面,孩子們順時針轉動,夫婦邊吃邊笑,孩子們轉得輕巧,一頓飯笑聲不斷,笑聲傳到有錢人家,有錢夫婦一氣之下,把錢燒個精光!四個寶貝,讓我成為令人無比羨慕的父親。然而在收獲這一切的背后,卻是我和妻子20年來的艱辛和執(zhí)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