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會關心融資結構的變化,會研究宏觀經濟基礎:這個國家是否正處于政策制定的兩難選擇局面,為了保衛(wèi)貨幣是否計劃提高利率?如果利率上升破壞了經濟結構,國家很有可能會放棄維持貨幣制度的努力,很有可能降低利率并讓貨幣貶值。
投機者會仔細搜尋蛛絲馬跡,這不是指他制造了問題,而是去確定這種問題沒有包含人為因素,確定這是個會自然發(fā)生的過程。我感覺大多數的投機風險是被很多投機者自己迅速推動的,因為他們看見了就會去預測,并盡早去采取行動,這一切都加大了利率的壓力,使局面一發(fā)不可收拾。但問題的原因卻不在他們身上,因為他們的作用只是在數月之后才體現出來。
但他們確實起作用了,推動了市場的恐慌,這是有證據的,現在已經不是政府采取溫和措施或僅僅提出指導性意見的時候了。
我想這里面有一些真相。大多數國家實際上都在對外匯市場進行所謂的政府干預,時常利用外匯儲備將匯率水平維持在一個可接受的波動范圍內。但許多采用浮動匯率制的國家,像美國和日本,更多的是關心匯率變動的猛烈程度,而不是波動范圍,所以他們干預的目的在于減慢波動速度、暫停外匯交易,或者讓波動更有秩序。實際上,資本市場的規(guī)模和其蘊含的力量已經超出了中央銀行的外匯儲備和調節(jié)工具所能承受的范圍。對于官方任何試圖抹平波動、放慢變動速度的嘗試,資本市場都足以在第一時間將之吞噬得干干凈凈。
在你從事交易工作時你的生活怎樣—每個小時、每分鐘,能談談嗎?
那就談一點點吧。從成為投資經理、進入狀態(tài)時開始,你就得盯著數據,還有選舉時間表、政治上誰更強誰比較弱、政策變化時潛力如何、政府部長的講話以及其前后的關聯等等。全世界的信息都匯集在一起,讓你不堪重負。
這些信息持續(xù)不斷地進入你的腦子里,但你必須學會如何評估各種可能性,探尋稅收制度、匯率政策的變化,諸如此類。當然關鍵點是你每天都得盯緊價格的變化。對于世界各個角落發(fā)生的事,價格既可能否定又可能肯定你的判斷。很多時候,我并不是根據報紙上的內容,或者從政府部長嘴里獲得的信息來判斷,而是研究價格的波動規(guī)律。我懂得自己無須知道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