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東方的黃河之道

懂得健康:在自我探索中療愈 作者:麥基卓


基卓在英國學習針灸,很驚訝地發(fā)現(xiàn)其中許多豐富的知識并不符合西方科學的模式。而基卓富有詩意的、喜愛音樂的天性,也受到古典中國醫(yī)學的和諧自然觀啟發(fā)。古代亞洲哲學家與學者構思出一種潛在于所有現(xiàn)實的能量系統(tǒng)。世事都在循環(huán),由一種看不見的能量模式所主宰。在這種觀點中,重要的是事情之間的關聯(lián),而不是因果。這種思考方式是與邏輯平行的,也就是說,不受限于因果邏輯,而是強調能量的模式。由于這種思想源于中國的黃河流域,我們稱之為"黃河之道"(YellowRiverway)。與藍海之道比較起來,黃河之道比較有詩意,比較直觀,它探索在生命不斷重復的模式中所隱含的更深層的意義。

我們的醫(yī)學訓練教導我們,醫(yī)生有一個神圣的職責:減輕人們的痛苦。問題是我們兩個都很膽怯,不喜歡看到鮮血與其他的體液,而且我們也都很怕疼痛。煥祥當實習醫(yī)生時,輪到產科總是特別緊張。他說,"我不愿意拿著一根針筒站在產婦的病房外,想要盡快消除分娩時的痛苦……不僅因為這樣做很無益,也因為有些產婦很排斥我的壓制性止痛藥物。"其中一位產婦說過:"痛苦是屬于我的,這也是生小孩的一部分,我想要體驗,所以請拿著針筒滾開!"煥祥回答:"但我感覺很無助。我要如何幫助你?"那位產婦露出微笑,說出了讓他畢生受用的回答:"當我痛苦時,你可以陪我。"所以煥祥坐下來陪著那位產婦,當陣痛開始時,他與產婦一起哭泣與尖叫!這是很不合傳統(tǒng)的,但是他的病人非常喜歡。

20世紀60年代時,我們在一所危機中心以及特殊情況下,協(xié)助過許多年輕人。對孩子而言,同理心非常重要。他們不想要一位冷漠的醫(yī)生,他們需要一位能幫助他們度過"壞旅程"的朋友。他們對我們的科學解釋不感興趣,他們要的是真正的人性接觸。

基卓從英國回來后,成立了一家針灸診所,與煥祥共用一間辦公室。煥祥常取笑他不正統(tǒng)與非科學的治療方式,他尤其愛批評基卓掛在辦公室里的穴位圖。直到有一天,煥祥告訴基卓一個故事。他說他有一位口吃的案主,對他的治療沒有任何反應。煥祥明白他無法幫助這個孩子,于是安排最后一次療程來道別。煥祥承認他治療口吃失敗,他對孩子說:"我想要為你做一點事情,我學過按摩,讓我?guī)湍惆茨Σ弊印⒛槻颗c肩膀,當成道別的禮物如何?"孩子同意了。煥祥就開始按摩他的臉。當他按摩到臉頰的關節(jié)時,孩子突然清楚地說話了,沒有任何口吃!煥祥大吃一驚,繼續(xù)探索,他慢慢找出了許多點位,似乎可以消除口吃。煥祥帶著勝利的微笑走進基卓的辦公室,揮舞著他手繪的臉部圖,上面是可以治療口吃的一些位置?;棵榱四菑垐D一眼,要煥祥看看他辦公室墻上的圖。"你不需要這么麻煩--你只是找到了你的祖先在幾百年前就為我們畫好的針灸穴道!"從那起,煥祥開始接受他自己的古老醫(yī)學起源,并重新點燃了研究的興趣,有一次煥祥甚至大叫:"這玩意兒真的很管用!"我們開始交流彼此所知道的,一起探索彼此所不知道的領域。基卓廣泛閱讀精神醫(yī)學的文獻,而煥祥也越來越能采取能量理論的觀點。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