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利撒留的將計就計讓拜占庭軍不動一兵一卒便獲取了勝利,但不料這卻為貝利撒留自己種下了禍根。維提吉斯請求貝利撒留做東哥特人國王的消息傳到了君士坦丁堡,查士丁尼猜疑貝利撒留會對他做出不忠之事,于是將其派去對付波斯人。那邊東哥特王國的事情尚未拾掇利索,貝利撒留就被抽調(diào)走了,東哥特人又不安分起來。他們在新國王的帶領(lǐng)下,很快收復了意大利的大片土地,攻下了那不勒斯,并準備再次圍攻羅馬城。出現(xiàn)這樣的局面,查士丁尼只有再次派貝利撒留到意大利解危??刹槭慷∧崾冀K還是不放心,為了遏制貝利撒留,查士丁尼只派給他區(qū)區(qū)幾千的兵力。貝利撒留知道,這是以卵擊石。在貝利撒留一再請求增兵被駁回后,他知道自己已經(jīng)得不到皇帝的信任,最終,心灰意冷的貝利撒留決定交還帥印。
得知貝利撒留不再是拜占庭軍的統(tǒng)帥,東哥特人士氣高漲,攻勢與日俱增,拜占庭軍隊在意大利的土地上開始節(jié)節(jié)敗退。當查士丁尼意識到自己犯了大錯,悔恨已無助敗局,唯有尋找解決之道。想來想去,查士丁尼決定再次派出自己的心腹納爾塞斯,令其統(tǒng)帥大軍增援意大利的部隊。
552年春,納爾塞斯率領(lǐng)的拜占庭遠征軍沿亞得里亞海岸向意大利北部進兵。遠征軍一路順風順水,很快便與在臘萬納城的守軍會合,與東哥特軍的最后會戰(zhàn)即將展開。拜占庭遠征軍與東哥特軍的最后會戰(zhàn)地點是在塔吉納平原。在那里,交戰(zhàn)雙方上演了一場蔚為壯觀的"箭雨"戲碼,弓箭手發(fā)射的箭如同猬刺,"嗖嗖"往來。在"箭雨"中,東哥特國王被殺,東哥特的軍事力量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拜占庭遠征軍在塔吉納平原的大捷,讓東哥特王國變得不堪一擊,殘存勢力相繼滅亡。
隨后,遠征軍又逐走了意大利境內(nèi)的法蘭克人,拜占庭帝國的大軍開始橫掃地中海。其后,拜占庭帝國又用了幾年的時間,終于占領(lǐng)了整個北非、意大利的大部分地區(qū)和西班牙等地。至此,查士丁尼將地中海變成拜占庭帝國"內(nèi)湖"的夢想終于實現(xiàn)。
3-4阿拉伯帝國劍指君士坦丁堡:打了數(shù)百年的圍城戰(zhàn)
在拜占庭帝國擴張,且永無止息地對外戰(zhàn)爭時,一個新的帝國--阿拉伯帝國開始悄然崛起。
阿拉伯帝國崛起于7世紀,那是一個幾乎與拜占庭帝國一樣強盛的大帝國。阿拉伯帝國的軍隊包括騎兵、步兵、海軍等不同的兵種,總體來看,騎兵在軍隊中所占比重較大。最早的時候,阿拉伯的騎兵幾乎沒有披盔甲的,就憑手中的長槍、劍和弓箭殺敵。后來,在與拜占庭軍隊長期交戰(zhàn)后,他們終于意識到護身盔甲的好處,這才開始披上威風凜凜的鎖子甲。另外,阿拉伯人也知道要保持輕騎兵的機動性和靈活性,所以他們采用的盔甲都不會過于沉重。阿拉伯帝國的陸上力量了得,海軍力量也很值得一提。尤其是在后來阿拉伯帝國與拜占庭帝國的對戰(zhàn),阿拉伯帝國的海軍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阿拉伯人一早就知道,欲取君士坦丁堡,沒有強大的海軍絕不能成事。為此,阿拉伯帝國多次組建規(guī)模龐大的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