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少年王傳福也受到了眾多鄰居的接濟,可以說是吃著百家飯長大的。誰都沒有想到,當時這個并不起眼的窮小子后來會變成鄉(xiāng)里乃至中國一顆璀璨的企業(yè)明星。這些當時的百家小恩惠,日后王傳福并沒有忘記,當他下海掙到第一桶金之后就想到了要回饋鄉(xiāng)里。如今鄉(xiāng)里王咀村的水泥路及路燈、三槐堂的祠堂等,都是王傳福捐資修建的。
生活的窘迫使得王傳福變得非常懂事,遭遇家庭變故,使得他喜歡沉默思考,人也變得沉默。過早的失去雙親,造就了他剛強、獨立的性格,促成了他后來的內斂且堅韌。他相信,“沒有比腳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遠的路;只要靈魂不屈,自己一定會走出一條康莊大道?!边@也是王傳福在日后的道路上掛在嘴邊的“名言”。
翻開中國現(xiàn)代富豪企業(yè)家的發(fā)跡史,史玉柱、朱新禮、牛根生、楊國強、潘石屹、郭廣昌、王文京、任正非等都是農村出身,無一不受到貧寒生活的磨練,楊國強甚至一直到16歲沒穿過好鞋子。但貧窮對這些人的一生,卻是一筆不可或缺的財富。王傳福也不例外。
這段經歷給王傳福以后的創(chuàng)業(yè)生涯具體帶來怎樣的影響?我們無從知曉。但因為少年貧窮,使得王傳福十分節(jié)儉。即便后來他身家過億,他和妻子及孩子依然住在深圳龍崗區(qū)葵涌鎮(zhèn)一套兩室一廳的房子里,開的則是一輛有了年頭的“凌志”。王傳福身上唯一值錢的東西就是一塊“阿迪達斯”運動表,因為它能夠顯示很多地方的時間,通過它可以確切地知道,他公司分散在全球的分支機構是在白天還是夜晚。
二、才華橫溢的青年工程師
10余載寒窗苦讀,終于在1983年迎來收獲的金秋。這一年,17歲的王傳福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位于長沙的中南工業(yè)大學冶金物理化學系。王傳方十分歡喜,甚至將自己結婚時所帶的一塊“上海牌”手表和家里全部的新東西都送給了弟弟,并一路陪同他到長沙。在王傳福求學期間,王傳方也一直承擔弟弟的學費和生活費,并將自己的小生意搬到弟弟所在的城市,盡量在生活上多照顧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