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些性研究學者對中國性解放的成果沾沾自喜的時候,是否也應該喚醒人們沉睡的道德理念,并不是要“辛苦十多年,一夜回到解放前”,而是在發(fā)展的基礎上有所選擇。20世紀中葉之前出生的人,都無法接受現(xiàn)在一個現(xiàn)實:男男女女肆無忌憚地談論著性話題,而且還臉不紅,心不跳。
中國的性解放似乎在兩個極端中掙扎,極端地開放和極端地保守。
保守是相關單位依舊在壓制任何性描寫過多的文藝作品,就像《色戒》之類的影片都是在激情戲被刪減之后才被公映。而開放則是類似木子美之類的人在不斷出現(xiàn),他們頭腦中的性觀念在不斷更新。有些性學者更是不厭其煩地告訴大家,更換性伙伴是正常的生理需求,換偶也是可以的,大家的愛人大家睡。這樣的言論都是在性解放的旗幟下四處傳播,如果真的按照這種說法進行性生活,那么就無所謂“第三者”,無所謂“一夜情”,更談不上忠誠與愛情。
愛情這個詞,在這個時代在很多人心中似乎已經(jīng)被逐漸淡化了。那種“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的愛恨情仇已經(jīng)作古,很難有人在這個講求“自由”的社會里記起那些纏綿,盡管大家心中還是有一絲的懷念。
如今,中國性學家似乎大有以趕超英美為目標的勢頭,但是卻沒看到,英美的離婚率遠遠低于中國。在英國,多個性伙伴的現(xiàn)象還實屬罕見。性解放是個必然經(jīng)歷,存在即有其合理性,肯定有適應時代需求的地方。不過,解放并不是淫放,自由也并不是混亂。再怎么樣,性自由還是應該建立在滿足自己又不傷害他人的基礎上,相信這是人人都能理解的道德底線。木子美的現(xiàn)象是當事人要報復社會也好,是性格所致也罷,但其造成的影響都在不斷暗示影響著其他人,甚至讓更多對愛情抱有希望的人失去信心。
于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思考:靈與肉的割離,誰去追趕我們丟失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