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薩耶雷特(10)

世界特種部隊全傳 作者:陳海濤


5千里突襲烏干達

1976年6月27日下午,一架A300“空中客車”大型民航客機降落在了希臘雅典國際機場,這是法蘭西航空公司的第139次航班,正由特拉維夫經(jīng)雅典中轉(zhuǎn)后飛往巴黎。

飛機在雅典稍作停留,下去了一些乘客后,又上來了一些新乘客,其中新登機的乘客中有3名男子和1名金發(fā)碧眼的妙齡女子,該女子名叫泰德曼,是一名德國人。乘客登機完畢,139次航班又從雅典機場起飛,往法國方向飛去。

當飛機爬升到萬米高空開始水平飛行時,只見機艙中間,那個名叫泰德曼的德國人突然從旅行包里掏出了一支沖鋒槍,快速走到機艙門前,用槍指著乘客喝道:“都不要亂動,誰動就打死誰!”她這一喊不啻于一聲炸雷在旅客中間響起,乘客們被嚇得渾身顫抖,正在進行服務(wù)的空中小姐也大驚失色,手中的盤子“啪”的一聲跌落在了地板上。

與此同時,泰德曼的3名同伙也紛紛掏出手槍和手榴彈,看到無人敢于反抗,泰德曼又一腳踢開了駕駛艙的門,并用槍口對準機長喊道:“不許回頭!飛機被劫持了,現(xiàn)在聽我的命令,降低高度,改變航向!”

在地中海上空,139次航班被迫改變航向,最后降落在了非洲腹地烏干達首都附近的恩德培機場。劫機者的這一安排可謂用心良苦,因為當時烏干達正值獨裁者阿明當政,他極度仇視猶太人,敵視以色列。

飛機降落后,恐怖分子如愿以償?shù)氐玫搅税⒚骺偨y(tǒng)的支持,隨后,恐怖分子在烏干達軍隊的協(xié)助下,將250名人質(zhì)全部轉(zhuǎn)移到了機場候機大樓。人質(zhì)中有102名是以色列人,其余人質(zhì)則來自法國、西班牙等國家。

獲得消息后,法國政府迅速做出反應(yīng),并派代表火速趕赴烏干達。烏干達政府顯然不想也不敢樹敵太多,在經(jīng)過多方活動及斡旋下,劫機者最后同意釋放148名非以色列籍人質(zhì)。

那些來自巴勒斯坦和聯(lián)邦德國的劫機者,以剩下的102名以色列人質(zhì)做要挾,要求以色列政府釋放他們被關(guān)押的50多名同伙。恐怖分子把交換人質(zhì)的最后期限定在7月1日下午2點,中間只有短短的48小時。

遠隔千里之外,以色列正在召集內(nèi)閣及軍政要員會議,商討解決人質(zhì)危機的辦法。經(jīng)過綜合權(quán)衡和激烈討論,會議最終擬定了兩套預(yù)案。

第一套方案:出動特種部隊采取武力解救人質(zhì),但是該方案需要解決不少棘手的難題,首先,以色列距離烏干達相當遙遠,有4000千米左右的距離,而且烏干達還是以色列的敵對國家。再者,據(jù)了解,恐怖分子方面又有6人增援到了恩德培機場,進一步增加了營救的難度。

第二套方案:則是通過外交手段和平解決問題,答應(yīng)劫機者的要求,釋放關(guān)押的犯人。而當恐怖分子得知這一解決方案后,為表示誠意,也主動將最后期限推遲了72小時,改為7月4日下午2時。

但是,在以色列當局,第一套方案在國防部長沙龍、國防軍副總參謀長巴拉克等強硬分子的力挺下,最終被批準實施。以色列政府決定出動特種部隊,遠程奔襲烏干達,消滅恐怖分子,救出人質(zhì),同時也捎帶著狠狠打擊一下烏干達。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