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恐怖主義自20世紀60年代以后,日益猖獗起來,其中西歐、中東、拉丁美洲和南亞等地是恐怖主義活動的溫床。也是從那時開始,各國為了應對這種無國界的威脅,紛紛組建專業(yè)的反恐特種部隊,如德國邊防第九大隊、以色列“269”反恐特種部隊等。事實上,面對無孔不入、難以辨別的恐怖分子,傳統(tǒng)警察和普通部隊也是徒呼奈何,而短小精干、裝備精良、經(jīng)過專業(yè)特種訓練的反恐特種部隊則有充分的資本與各種恐怖分子較量,事實上它們也確實是恐怖分子的克星。所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那些“除魔衛(wèi)道”的反恐特種部隊正是在這種博弈中應運而生。自此,反恐怖作戰(zhàn)就成了時代賦予特種部隊的一種新任務。
相對于歐洲,由于沒有遇到現(xiàn)實的恐怖主義威脅,美國的反恐特種部隊遲來了一步,直到1978年“三角洲”特種部隊的誕生,才為美國在反恐作戰(zhàn)上的空白畫上了句號。然而,此后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美國反恐特種部隊并沒有什么太大的用武之地,而其他美國特種部隊在反恐作戰(zhàn)上也沒有值得一提的作為。這種狀態(tài)一直持續(xù)到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第一次體會到了恐怖主義的切膚之痛。
1993年2月26日中午,一輛裝有545公斤高爆炸藥的黃色卡車,毫無征兆地在世貿(mào)中心大樓的地下車庫里爆炸,劇烈的爆炸沖擊波將高達110層的世貿(mào)大廈的地基,炸出了一個約30米深的巨大缺口。在這次爆炸事件中,有5人死亡,700多人受傷,這一事件讓一直以來都自我感覺良好、頗有安全感的美國人震驚不已,因為連兩次世界大戰(zhàn)都基本沒能波及美國本土,這次事件讓美國人喪失了一直以來的安全感,它被稱為“紐約幾十年來從未有過的大悲劇”。
毫無疑問,這次爆炸事件是有人蓄意而為。事后,美國調(diào)動了一切必要的資源在全球范圍內(nèi)展開了大搜捕,很快就逮捕了20余名恐怖分子,這些恐怖分子對自己的犯罪事實也供認不諱。法庭審理的結果,讓美國當局再次捏了一把汗,后怕不已。原來,恐怖分子原本計劃的是讓爆炸直接將世貿(mào)大廈掀翻,并給周圍的建筑帶來重大的連鎖破壞。根據(jù)恐怖分子的設計,爆炸物中的有毒物質(zhì)將會毒死大廈中的所有人,正如法官達菲在審判這些恐怖分子時所說的:“屠殺才是你們真正的目的。你們在炸藥中摻入了氰化鈉。感謝上帝,這些氰化鈉沒有蒸發(fā),而是燃燒殆盡。一旦氰化鈉被蒸發(fā),氰氣就會進入樓道,毒死樓內(nèi)的每個人?!?/p>
這次事件,讓美國政府徹底警醒,意識到了原以為“遠在天邊”的恐怖主義威脅事實上已經(jīng)“近在眼前”。面對恐怖主義的威脅,作為全球僅存的一個超級大國,龜縮忍讓顯然不是美國的辦事風格。主動出擊是最好的辦法,美國政府深知對付恐怖活動僅僅依靠傳統(tǒng)的方法和警察的力量是杯水車薪,而且常規(guī)部隊又不擅長進行反恐作戰(zhàn)。最終,反應迅速、精干高效的特種部隊毫無懸念地領受了這一新的任務及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