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輩們因年紀大了喜靜不喜動,接受新生事物較慢,多年形成的思維模式和生活方式也不容易改變。他們一般都希望孩子乖巧、聽話,不亂打亂鬧,對于孩子因好奇心而出現(xiàn)的“瞎搗亂”“搞破壞”等具有冒險和創(chuàng)新性的行為,總是急著加以阻止。當孩子捉來一只小麻雀要喂養(yǎng)時,當孩子興致勃勃地拆一個卡通玩具時,當孩子拔起花盆里的花要看根是什么樣子時,祖輩總會認為這些出格的做法都是不良行為,必須立即糾正和批評。其實孩子破壞的過程往往能夠促進他們思維的發(fā)展,祖輩應正確看待孩子的“搞破壞”。
策略寶典
正確看待孩子“搞破壞”的策略
A.對于天生好奇的孩子,應當鼓勵和引導
有些孩子好奇心很強,對東西拆開后是什么樣子特別感興趣。例如他們把鬧鐘拆開了,是想知道為什么它的指針能走動。對于這樣的孩子,祖輩應當給予適當的鼓勵和引導,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新和動手能力。可以告訴孩子什么東西可以拆,什么東西不可以拆。也可以買一些能裝卸的益智類玩具,鼓勵孩子去拆。如此一來,孩子不但滿足了好奇心,還感受到了其中的樂趣,這對幼兒大腦的發(fā)育和對事物的認知都有好處。因此,對于孩子的“破壞”,祖輩首先要有寬容的心態(tài),因為破壞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不要嚴厲地批評孩子,也千萬不要說“不許再把玩具拆了,不然下次就不給你買了”等警告和威脅的話。因為家長的批評和威脅很可能會扼殺孩子可貴的探索精神。其次,祖輩應該盡可能地鼓勵并且參與其中,鼓勵孩子適當地“破壞”,就是在鼓勵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以及對更多事物的探索興趣。
B.對于精力旺盛的孩子,應轉移其注意力
有些孩子精力旺盛,手腳一直不停歇,好像沒有累的時候。這種原因的搞“破壞”會讓祖輩感覺有點過猶不及。年紀大的祖輩也沒有更多的精力引導孩子或和孩子一起“搞破壞”。這時可以讓孩子多進行一些戶外的活動,來轉移他們過剩的精力。比如可以帶孩子郊游,上公園等。這樣既能減少孩子的破壞,又能增長孩子的見識,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
C.對于因不滿而搞“破壞”的孩子,應引導他用合理的方法來發(fā)泄情緒
孩子有時會通過破壞來發(fā)泄自己的不滿情緒。當祖輩發(fā)現(xiàn)孩子是因為此類原因進行破壞行為的時候,就要留心了,這小小的破壞后面,隱藏的不僅是不滿,也可能是自己難以解決的困惑。這樣的困惑若長期得不到解決,會給孩子的心理健康帶來巨大的影響。因此,對于因不滿而“搞破壞”的孩子,祖輩們應耐心地傾聽孩子的心聲,并給他講道理,引導他用合理的方法來發(fā)泄情緒。另外,還應當起模范作用,不能動不動就扔東西、摔瓶子,這樣才能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D.對于愛模仿的孩子,用道具給以支持
有位奶奶是這樣做的,她拿一些廢舊的家居用品比如碗、用完的洗發(fā)露塑料甁等讓孩子玩過家家,這樣一來他要是想模仿大人做飯也可以用自己的“餐具”來做。另外,祖輩們還要告訴孩子有些行為是不可以模仿的,模仿了會變成怎么樣,以便加深孩子的印象。
7.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
愛因斯坦:學會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比獲得知識更重要。
康德:人的教育不能只是簡單地、機械地接受訓練,最重要的是使兒童學會思考。
生活寫真
晚上,五歲的孫子北北拿著一道數學題過來問我。考慮到幼兒獨立思考的重要性,于是我看了看,假裝思考了很久,對北北說:“我好像變笨了,怎么也想不出來,你什么時候想出來教教我呀!”北北接過題目看了看,說還是不會?!澳阍僭囋嚕覀兗冶北边@么聰明,一定會想出來的。”他拿著本子開心地走出了房間。過了好久,北北跑過來興奮地說:“哈哈,我會做了!”我仍假裝一臉疑惑:“我怎么還想不出來?”“還是我來教你吧!”北北認認真真地把解題經過講解給我聽,還問我:“懂了嗎?”“終于弄懂了,你真聰明!”以后,每每北北遇到難題,我便用裝“笨”的方法,會也假裝不會,不用我講解,北北自己通過思考也能解決難題了,這也因此極大地增強了他的自信心!
品 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