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住房是一種必需品
房子在中國是一種必需品,這跟中國人的文化有很大的關系。
西方人是個體文化,強調自由,喜歡闖蕩和流浪。中國人是群體文化,強調穩(wěn)定,注重安土重遷。在西方人看來,擁有一套房屋與否并不重要,因為今天在這個地方,明天可能就在另外一個地方。擁有房子很可能成為累贅,租房子,倒是更好的選擇。而中國人則不同,穩(wěn)定是中國人內在的要求,一旦在一個地方習慣了,喜歡落地生根,很少愿意遷移到其他的地方去。因此,擁有自己的房子成為必然的選擇。
在第一篇中我們還說過,很多地方還有蓋房娶媳婦的傳統(tǒng)。要娶媳婦,父母就必須為兒子準備好新房。否則,不但女方可能會提出異議,甚至自己也覺得做得不到位。一些專家學者提出岳母和大齡未婚女青年決定房價說,其背后的邏輯也就在這里。
中國人還有買房保存財富的傳統(tǒng)。古代,田舍翁是很多人的夢想,“田”是土地,“舍”就是房屋。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時候,也勸大將們去做田舍翁,這樣可以過逍遙日子。中國古人也很聰明,買房升值的事情很多,特別是在盛世時代,豪宅是財富的象征,而即使是一般的貧民,也喜歡買房置地,也算是給子孫一些遺產。中國的家庭財富是一代一代積累起來的,而古宅大院正是財富代際傳遞的一個例證。
有位朋友說,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是家庭的必需品,這句話并不準確,更應該是中國男人的必需品。因為在中國一個女人沒有房子可以嫁一個有房子的男人,而一個男人沒有房子娶老婆的事兒就有點玄,會被女朋友、親人所看不起,承受著各種各樣的壓力。中國女人現在找男人的標準是:房子、車子、票子,這是鐵定的事實,也是她們的基本要求,房子列第一位并不是說中國女人逼中國男人,而是因為她們太想有一個自己的家,太想擁有愛情空間,太想組建一個可以不必擔心被房東趕走,不必擔心搬家公司電話找不到,不必擔心剛三個月吃奶的孩子在風雪夜哇哇大哭和父母一起搬家,更不必擔心孩子上學因為沒有房產證而受到學校拒收,成為文盲……
事實上,我們不能過分責備中國女人都是“現實性的動物”,因為在自然界必須要現實起來,才能真正的謀求生存,把自己的基因傳遞下去。
雖然房子不能吃也不能喝,但房產就跟油鹽醬醋一樣,卻是中國人的必需品。正是因為它是老百姓的必需品,人們才會傾盡兩代人的積蓄去付首付,炒房人才敢于如此大膽地去炒,開發(fā)商才敢于如此大膽的提價,因為他們知道,對房產的需求是確定無疑的,不管是什么價格,人們都會盡自己的所能去購買一套住房。對比住宅地產的火爆,再看看商業(yè)地產的冷清,對比開發(fā)商想盡辦法要將商用的地轉變成住宅用地,就更容易明白其中的邏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