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何強迫執(zhí)行說不(4)

會說”不“,才能成為有錢人 作者:盧燕俐


許多銀行為了滿足這些大戶需求,不斷開發(fā)嶄新的財富管理軟件,以及提供最全面、即時的財經(jīng)信息;而這群富豪們永遠不嫌錢多,馬不停蹄地尋找稅負最輕的國家,樂于把錢搬來搬去。據(jù)美國聯(lián)邦參議院的調(diào)查顯示,有錢人逃稅手法超多,每年逃漏稅金額竟高達700億美元。

對于創(chuàng)造財富,有錢人有個敏銳的“賺錢鼻”,錢往哪里走,他們就想辦法追到哪里。就算這次失誤,也會記取教訓,下次再努力賺回來。他們不怕失敗,只怕時間不夠、方法不對!

相比之下,窮人對于“沒錢”這件事,充滿種種借口: “現(xiàn)在失業(yè)率很高,工作一點都不好找!”“你不知道我身體不好,不能做太累的工作嗎 ”“奇怪,錢就是跟我沒緣,加薪、分紅總輪不到我!” ,窮人忙著找借口,以合理化貧窮的現(xiàn)狀,一來能安慰自己;再者能免除親友責難。我認為,窮人如果不改掉找借口的習慣,哪怕機會就在眼前,連黃金跟狗屎可能都分不清。

2 有錢人把人脈變錢脈,貧窮人則把人脈拒于門外

不知讀者是否注意到 有錢人喜歡結交比他們更有錢的人,因為一堆有錢人聚集在一起,碰撞出的不是美麗的火花,而是金光閃閃的賺錢機會。在“好東西要與大家分享”和分散風險的心理因素下,他們彼此分享投資信息、賺錢良機,然后再互相比較財富增長速度。

就像中部地區(qū)有個知名的“磐石會”,這是一個由75家上市,或準上市企業(yè)所組成的團體。會員來自不同產(chǎn)業(yè),他們會通過隔三差五的聚會,彼此交換產(chǎn)業(yè)知識和經(jīng)營心得,遇到不錯的投資方案,也會一起評估。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當眾多CEO齊聚一堂,討論同樣的案子,思考角度必能比較周全,同時也能大大降低投資風險度,驗證了“把人脈變成錢脈”的道理。

反觀不少窮人,不懂得把人脈變錢脈也就算了,甚至還把人脈拒于門外?!拔也幌矚g參加聚會耶,因為跟一群陌生人吃飯聊天,我覺得很別扭!”“饒了我吧,難得下班,還要出去交際應酬喔 ”“人脈變錢脈 怎么可能!不要結交到損友就好?!?,窮人總是先恐嚇自己,以悲觀預設所有可能發(fā)生的后果;窮人總是把自己關在家里,寧可無聊看著電視,也不愿積極存下“人脈存折”,長期下來,外界有什么最新發(fā)財機會,總是一問三不知,屢屢與財富擦身而過。

人脈不見得會立即變成錢脈,這需要時間慢慢經(jīng)營。可是,如果連基本的人脈都沒有的話,要叩開財富大門,門都沒有!

3 有錢人專做高毛利率工作,貧窮人卻相反

毛利,是財務報表的專有名詞,指的是營業(yè)收入扣除營業(yè)成本;而毛利率,就是毛利占營業(yè)收入的比重數(shù)值(毛利率=毛利÷營業(yè)收入)。通常毛利率愈好,表示買進的原料成本愈低,產(chǎn)品也愈有競爭力。

如果一家企業(yè),毛利率愈高,表示獲利機會也愈大。像我之前采訪的一些公司,如從專門生產(chǎn)調(diào)味鹽,最后擴大到美容業(yè)的臺鹽、蓋屋口碑不錯的長虹建設、吃自助餐都需要排隊的晶華酒店等,毛利率都有3成以上。

雖然,大部分民眾并不是企業(yè)主,對毛利率的感受不會那么直接。可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同樣工作1小時,有人可以賺2000元,有人只能賺100元,每天都在持續(xù)性拉高貧富差距,問題出在哪兒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