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敘事中的城市經(jīng)驗(2)

瞧,那個火星人 作者:羅望子


羅望子的作品其實風格各異,故事也豐富多彩,這里無法一一論及。我以為,羅望子小說中最為獨到之處在于他把鄉(xiāng)村經(jīng)驗介入城市經(jīng)驗,或者說總是在城市經(jīng)驗中插入鄉(xiāng)村經(jīng)驗,二者總有一些差異和潛在沖突。以上幾篇小說都可以看到這種關系。在寫到這些片斷或故事時,羅望子感覺相當精妙,那些淡淡感傷或心里的傷痛,都顯出人物情感多樣層次。而略微的荒誕感和隨意的反諷,也使羅望子的小說有一種內(nèi)斂的鋒芒。

當然,羅望子的小說總體上寫得平實,似乎缺乏尖銳的東西。他也不習慣于在制造奇觀性和表象的拼貼中隱藏一些更為鋒利的東西,不能不說經(jīng)常使他的小說顯得有些平淡。盡管深度性的意味很難構成當今城市小說的敘事要旨,但是城市小說無疑也需要力度,即使是對表象的拼貼式的敘事,同樣可以表現(xiàn)力度。

羅望子也只能以他的方式去寫他理解的城市經(jīng)驗,他不寫那些劇烈的社會對立和內(nèi)心沖突,人物只是陷入某種生活困境,沒有什么不可逾越的絕境。例如,他的作品較少寫到死亡,死亡也不是他的小說中的一個必然要抵達的高潮。他的小說似乎沒有硬核,也不期待高潮,而是在生活日常性和庸?;?,來呈現(xiàn)當代生活的各個側(cè)面,呈現(xiàn)小人物的悲歡與愿望。也許羅望子這樣的敘事,更切近九十年代以來的“小敘事”,宏大歷史敘事終結之后,回到現(xiàn)代城市經(jīng)驗,回到理性和法制的社會中,人們的生活究竟如何?如何書寫當代生活的本質(zhì)?這其實一直是當代小說面對城市生活困難。

九十年代的中國是一個大眾文化迅猛擴張的時期,中心化價值解體,文化不得不走向多元化。這種文化情境甚至使八十年代后期的那些稍為偏執(zhí)的前衛(wèi)立場都難以持之以恒,沒有任何思想意識可以在當代語境中扎下根來。文化的整合功能喪失之后,文化的背后也沒有多少深遂的意蘊可以捕捉,對于小說敘事來說,它只能對這個含義曖昧的時代進行表象概括,對于那些企圖表現(xiàn)當代城市生活的敘述者來說尤其如此。在這個時期,所謂“都市意識”已經(jīng)蛻化為都市表象,對都市表象的書寫,構成了都市小說的顯著特征,這或許就是小敘事中的城市經(jīng)驗。

羅望子并不關注那些深邃的思想,那些對城市、婚姻和人的生存之類的高深問題。他的敘事更樂于捕捉一些松散的片斷,一些隨意跳躍的富有誘惑力的場景,以及一些關于城市生活的表象拼貼。小人物的生活側(cè)面一如城市的側(cè)面,它是如此曖昧而難以把握。不管是在作者平實樸素的或是夸大其辭的敘事中,都可以看出作者理解當代生活的努力,但作者也依然抓不住當代生活的內(nèi)在性,也許根本就在于,當代生活失去了內(nèi)在性。我們有的,不過是一些記憶倒錯,能把握住的僅僅是愛欲生活的一些側(cè)面“表象”,一些假想的事跡或行動的片斷,它們由城市的街景,人群,行走,觀望,秘密幽會構成?,F(xiàn)在的敘述人不能或者也不愿意給出更明確的思想承諾,他只能去拼貼一些散亂的表象,給出這個時代無法規(guī)定的生活狀態(tài)。羅望子把生活的側(cè)面展示出來,讓讀者自己思考,讀這樣的小說,也是對當代生活的一次有益的反省。

是以為序。

2009-8-9于北京萬柳莊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