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1.要權要講時機

曾國藩官場筆記 作者:神馬


無權一定難成大事,而權大也容易引發(fā)不測。曾國藩對此頗有體會,所以,他認為權大了可以讓權,但是無權的話就一定要去爭取。

但是,曾國藩并沒有直言不諱地去索要權力,他的要權術是有一定技巧的,這也是曾國藩獨有的一門技巧。

籌集糧餉是行軍打仗的主要事務,握有籌餉實權的督撫之職,朝廷是不會輕易授人的。在曾國藩以籍侍郎身份帶兵的時候,他只有兵權,卻沒有籌餉之權,他在湖南、江西遭到窘境的時候,就是因為糧餉問題才受制于人的。

可見,權力在某些時候還是很重要的,沒有了權力,即使有再大的實力,也會有很多辦不成的事情。

但是,要權也是有一定的技術性的,最重要的就是要選好時機,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得到實權,才能富有效果和藝術性。而曾國藩后期的大有所成和他對要權時機的把握也是有一定關系的。

咸豐七年(1857年)二月,曾國藩的父親曾麟書病逝,為此,曾國藩上奏欲回家服喪。按照當時的規(guī)定,應該待朝廷下旨準可后方可行動,但是曾國藩卻沒有按規(guī)矩辦事,他還沒有得到清廷的批準就回籍奔喪去了。但是,迫于湘軍是清廷的支柱,所以清廷沒有追究曾國藩。反而還賞給他三個月的守孝期,并賜予幾百兩黃金作為治喪費,還命他守孝結束后仍回江西軍營。

然而曾國藩并不想要這些沒有意義的撫慰和虛榮,他真正想要的是實權。所以,他在《謝恩折》上說道“欲陳情而悚息”,并請求開缺守制。

其實,曾國藩是想借此引起清廷的重視,從而得到軍權。

在守孝期限已過的時候,曾國藩也沒有動身回營,為此,咸豐皇帝一再地敦促他重返前線領兵作戰(zhàn),而他卻上書道:“自問本非有為之才,所處又非得為之地。欲守制,則無以報九重之鴻恩;欲奪情,則無以謝萬節(jié)之清議?!?/p>

他還提出“非位任巡撫,有察吏之權”以謀取督撫之職。

不僅如此,曾國藩還乘機表示自己要在家中終身守制,有意向朝廷請辭了兵部侍郎一職。

為此,咸豐皇帝非常惱怒,便真的削其職、收其兵,并朱批道:“江西軍務漸有起色,即楚南亦變肅清,汝可暫守禮廬,仍應候旨?!?/p>

此次要權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戰(zhàn)局形勢的好轉。本是要權,反被削職,曾國藩為此很無奈。他為此事憤憤不平,但經過終日反思之后。他還是決定以大局為重。但他還是迫切希望能重回戰(zhàn)場、重掌湘軍。

咸豐十年,李秀成攻克蘇州。清廷又不得不任命曾國藩為兩江總督,并命其為欽差大臣督辦江南軍務,所有的水陸軍皆由曾國藩管制,楊岳斌、彭玉麟統(tǒng)率的湘軍水師也歸還于他,力求奪回江南。

剛開始要權的時候失敗了,就是因為曾國藩沒有選對時機,因為當時的咸豐時時收到前線的捷報。而后來,時機來了,石達開攻克常山、李秀成攻克了蘇州,這使得清廷不得不把曾國藩想要的大權交給他。

所以,這場與朝廷的要權爭斗,還是曾國藩勝利了。

曾國藩之所以一次次地向清廷要權,也是有自己的把握的,并不是無緣無故的胡亂之舉,這就是曾國藩要權的巧妙之處,當然,最后由于不利的局勢給了他機會,這也是成就其要權大策的重要因素。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