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作為個體,我們都有許多人格特質(zhì),然而根據(jù)基于古代蘇菲教義的九型人格學①,基本的人格類型有九種。雖然我們往往也會有其他的個性特點,但對于每個人來說,九種當中有一種是占主導(dǎo)地位的?!蹲詈玫淖约骸罚∕y Best Self)一書的作者凱瑟琳·赫爾利認為,在每一種人格類型之下存在著“一種潛意識動機,它讓我們以一種始終如一的方式對待生命,從而形成建構(gòu)我們生命的驅(qū)動力”。對九型人格學和九種人格類型存在著許多不同的解讀。在我看來,斯蒂芬·伍林斯基的解讀最有價值,他認為構(gòu)成九種人格類型的基礎(chǔ)是被稱為“錯誤核心信念”或“錯誤核心動力”的東西。孩童時代的心理創(chuàng)傷或經(jīng)歷會使我們對自己做出一些定論,而這些錯誤核心信念反映的正是這些定論產(chǎn)生的影響。伍林斯基列出了九種基本的錯誤核心信念,分別對應(yīng)九型人格學所描述的九種人格類型。錯誤核心信念會極大地影響你對所處情境的反應(yīng),以及什么樣的朋友和伴侶會吸引你。隨著我們拋棄這些錯誤核心信念,或者不再與它們接觸,我們便可以更自由地依托自己的本真生活??纯聪旅媸欠裼心臈l引起了你的共鳴:
1.我肯定是哪兒出問題了。
2.我一無是處。
3.我沒能力做……
4.我不能勝任。
5.我不存在。
6.我孤獨一人。
7.我不完整,缺了點兒什么。
8.我無能為力。
9.在一個沒有愛的世界,不存在愛情。
有沒有覺得哪個錯誤核心信念很熟悉?它們是不是說明了為什么生活中你會被特定的一類人所吸引?
假使我們花一整天、一整周甚或余下的一生去聽那些自己編造的謊言,聽憑它們保護著我們的錯誤核心信念,阻斷我們同那自由、坦誠、天真而充滿創(chuàng)造力的本真的聯(lián)結(jié),并將它們看做事實,那么結(jié)果將會怎樣?假使我們仔細探討每一個謊言故事,同時提醒自己我們現(xiàn)在是成年人了,已經(jīng)有自己作選擇的能力了,那么結(jié)果又會怎樣?當然我們的自我意識又會怒火驟燃,因為它相信我們的故事都是真的?!疤斓紫碌教幨巧倒?!”“她一點兒責任心都沒有!”“爸媽太刻?。 薄皼]人教過我如何去愛!”
當我們無憂無慮時,內(nèi)心的自我意識也可能會憤憤不平地問:“你在拿我的痛苦開玩笑嗎?”我們對自己所說的最漫無邊際的謊言就是我們的痛苦很深。從佛教思想的角度看,我們應(yīng)該記住,痛苦是人存在的不可避免的一個方面。正是我們對無痛的依戀才產(chǎn)生了痛苦。的確,我們有時會受傷,這當然是個問題;的確,過去的事情影響著我們,我們也確實不得不面對生活中的艱辛。但是,此時此刻創(chuàng)傷不再。我們應(yīng)該覺悟此刻,活在當下,解放自我,不要受到過往回憶的牽絆。
因此,當你想要刊登征婚廣告、想要開始第一次約會、想要感受性的吸引力、想要被愛之時,先留意你自己編造謊言。注意身體的感覺或者任何精力的變化。如果我對自己講的都是些消極的事,胸膛之中會有一種干癟的感覺。記住,我們的謊言都是被懼怕鎖住的,懼怕自己體驗此時此刻的生活,感受所有這些混亂之下的空虛以及自編謊言所創(chuàng)造的活力,懼怕自己會體驗一場刻骨銘心的愛,會釋放出內(nèi)心的悲傷和喜悅。如果你能松開握緊這些錯誤信念的手,哪怕只有一點點,你的生活就會變得更為靈動。
佛教修行常用的一種有益技巧是,當我們沉溺于自己的思考時,只需說聲“想想”并同時將注意力轉(zhuǎn)移到自己的呼吸上。這樣做的目的是通過減少思考的程度,從而創(chuàng)造出開闊自在的內(nèi)心空間。
我們自己編造的謊言之下往往是痛苦的回憶。斯蒂芬·伍林斯基提出的冥思、EMDR(眼動心身重建法)以及量子心理學都是跳出錯誤核心信念的一些方法。憐憫之情是使心房容納過往的關(guān)鍵。我們可以記住自己雖然曾被傷害,曾蒙孤零,但已盡己所能地慰藉心靈。我們可以對那一部分自己說:“我明白你的感受,但是那已經(jīng)結(jié)束了,我們已經(jīng)長大了,已經(jīng)能夠照顧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