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課好好玩
透視數學算式
背后的故事
任何數學算式的目的不是都在解決一個問題嗎?而每一個問題的產生必定都有一個真實的情境。帶領孩子學數學,不是與機械式的算式相遇;如果媽媽能先看透每一個算式背后的情境,不論數學的任何一個層面:數、量、形、空間、邏輯,都會變成一個個有趣的故事……
數學并非自始至終都那么好玩,有時反倒是我和孩子的夢魘。孩子很不愿意和我做數學,而我一想到最后不但不是“玩”數學,而是“吵”數學,也意興闌珊。
我認為,數學要好,包含兩部分:推理能力及計算能力。兩者同樣重要,都不可輕視,所以有時也讓孩子做一些重復計算的訓練。有一天,隨手拿了數學計算啟蒙篇的功課讓凱凱練習。一連串的題型如下:
8 + ( ) = 13
7 + ( ) = 15
6 + ( ) = 14
這種題目只是減法的另一種寫法,在我看來根本不需要教,掰手指頭算一下,答案就出來了。沒想到凱凱愣在椅子上半晌,一題也答不出來。
“媽媽,我不會,我也不知道它在問什么東西?!?/p>
我看了看,想想這不難嘛,或許先示范一兩題就沒問題了。我請凱凱掰手指算一下從8開始還要數幾個手指頭才會到13?就是順著往下數:9、10、11、12、13,一共用了5個手指頭,這樣就知道空格要加多少了,就是5。這樣應該很容易懂了吧!凱凱點點頭,臉上的疑惑頓時消失,我知道他已經搞清楚了!
“很簡單吧!好,剩下可以自己寫嘍!”我放心地離開。
數學不好玩,凱凱的數學細胞被我殺光了
過了好一陣子,房里沒有半點動靜;我按捺不住,走進去瞧瞧。天啊!凱凱做是做了,但沒有一題是對的。搞了半天,這小子還根本不知道我剛才說的是什么。
我已經講得那么清楚,手指頭也搬出來算了,為什么聽不懂?我壓住自己的火氣,再示范兩個題。“我已經跟你說了,從下一個數字往下數??!看要再數幾個手指頭??!”凱凱看著我,不要說我的方法,連題目似乎都已經把他搞暈頭了。為什么空格不是在最后,而是在中間?為什么不是從8數,而要從9數?我愈示范他愈迷糊,臉上沒有半點笑容,我的講解完全激不起他的興趣,而看他完全不肯再動腦筋,我真的又急又氣!
不小心竟把他拿來和哥哥比,同樣的年齡,怎么差這么多?一個一點就通,一個講了又講,問號卻愈來愈多。以前哥哥一次可以寫三頁,現(xiàn)在一頁有三排,弟弟卻連一排也寫不完。這小子這樣下去,往后的數學該怎么辦啊?愈想心里愈急,說話愈來愈大聲。就在此時,老三鈞鈞突然驚醒。
“媽媽,我很不喜歡寫這種數學!”凱凱趁機從痛苦的數字中溜走了。
帶領孩子學習常常樂多于苦,“苦”的部分又常常集中在少數幾個領域之中,數學是其一。如果孩子和數學的初遇經驗是那么痛苦,真怕我會是那個劊子手,扼殺了孩子的數學細胞!更可怕的是,這種經驗同時扼殺了我的教學熱情,一想到要和凱凱奮戰(zhàn)數學,我也很想逃走。
孩子想解決的是又熟悉又好玩的情境,而不是陌生的數學符號
到底要怎么教凱凱數學?為什么畫起畫來,他的邏輯概念那么強,轉到數學就完全投降?很顯然,凱凱的表情告訴我他不僅沒有興趣,還很痛恨。我到底該怎么做才能再度燃起他對數學的興趣,甚至要燃起我自己引導孩子的斗志?我深知,沒有誘出孩子的學習動機,媽媽的帶領將如老牛拖車,最后累死了牛,也累死了主人。對了!我一定做錯了什么!也就是不得其法,因此不得其門而入。入睡前,我不斷思索著。
首先,凱凱對于那些數學符號、算式,感到很抽象、很陌生、沒有意義、沒有感情,所以不想親近,也很排斥。這種“數學語言”根本不適用于凱凱的年紀!對了,就是數學的語言不對勁!前幾天的數學算式只會先把孩子嚇倒!
我決定把沒有“感覺”的計算題目先丟在一邊。我對于自己的覺悟很興奮,不管什么問題,都應該先把它們轉成孩子能懂的語匯,轉化成他們熟悉的狀況,甚至打造一個他們偏愛的情境。
于是,我把題目轉成凱凱最愛的火車。題目一轉,變成:凱凱拼了十三節(jié)火車,而鈞鈞比較小,只拼了八節(jié),他很羨慕你喔,那么鈞鈞還要拼幾節(jié)火車,才會和你一樣呢?凱凱,媽媽有積木,你要不要排排看!
凱凱拿出一個個小正方體積木,試著排出一長列(十三節(jié))、一短列(八節(jié))的火車,很容易看出明顯的差距,然后再從短的那一列火車補足差距,這樣他一下子就懂了!是自己排出來,自己弄清楚的,這種經驗深植在心里,思考的過程很清晰,我想他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媽媽,鈞鈞還要補五節(jié)火車!”他的表情是充滿喜樂的,完全不同于前幾天。
對他而言,這是一個有意義的情境,對喜愛玩積木、玩火車的兄弟而言,這是真的會發(fā)生的狀況,比起數字、括號、加減、等號,這個情境很具體,當然就能勾起凱凱解決問題的動機。
通過這個經驗,我想通了一個道理,任何數學算式的目的不是都在解決一個問題嗎?而每一個問題的產生必定都有一個真實的情境。喜歡聽故事的孩子,不會喜歡冰冷的數字,而喜歡進入新奇有趣的情境里。于是帶領孩子學數學,不是與機械式的算式相遇,如果媽媽能先看透每一個算式背后的情境,不論數學的任何一個層面:數、量、形、空間、邏輯,都會變成一個個有趣的故事。我們好像帶著孩子身歷其境,遇到麻煩的關卡,自然激起冒險的斗志,動動腦想一想,闖關成功時,會感到無比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