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耳朵對有些不同的聲音尚不能識別,而鳥類已經學會辨別它們。因此,鳥類是最好的聲音模仿者。有時一些鳥還模仿人類的聲音:那就是鸚鵡。
只要稍做調教,鸚鵡就能重復一些單詞,甚至一些句子。但是它們能懂得自己所“講”的那些詞語的意思嗎?
一位美國女研究人員艾琳·佩珀伯格曾經飼養(yǎng)一只不同凡響的加蓬灰鸚鵡:亞歷克斯。它會叫出20來種物品的名稱,它還學會了辨別5種顏色和4種不同的形狀。當它發(fā)現(xiàn)人們放在它眼前的東西不是它所要的,它還會說“不對”。此外,亞歷克斯還會做別的,例如它能說出人們放在它面前物品的數(shù)量,即使它還不認識那些物品,或者變動那些物品放置的方式。
有許多生物學家也曾試圖教黑猩猩和一些似乎很聰明的動物講話,但沒有重大成果。因為猩猩和猴子對聲音的模仿很不好,相反,它們對動作模仿特別好。
1970年,兩位美國人曾經用啞語教過一只名叫沃休的雌性黑猩猩。4年中沃休學會了132種手勢,并能用這些手勢組織有2~3個單詞的句子。另外還有3只黑猩猩也獲得同樣的成績,很快,它們之間竟能用這種啞語交流。
當沃休生了一個“兒子”--路利斯時,它也同樣向路利斯伸出手指,就像人們教它那樣教路利斯啞語。但是路利斯只學會了55種手勢。
組織嚴密的動物
有什么比一個組織嚴密的蜂群或蟻群更吸引人呢?在一個蜂群中,3萬~5萬只蜜蜂互不干擾地工作著:年輕的蜜蜂負責養(yǎng)育蜂王和幼蟲,制造蜂蠟或制作容納蜂卵和儲藏蜂蜜的蜂房;年老的蜜蜂外出采蜜,尋找花粉與花蜜。天熱時采蜜的蜂還要帶水回來,吐在蜂房里使幼蟲涼爽。
蜜蜂怎么能夠達到組織如此嚴密呢?很久以來人們就知道,蜜蜂之間是通過化學信號進行交流的。它們分泌出的一種液體,其作用相當于給其他蜜蜂傳達命令。
大約在1960年,奧地利一位專門研究動物習性的動物生態(tài)學專家卡爾·馮·弗里希發(fā)現(xiàn),蜜蜂在傳遞信息時,采取一些類似舞蹈的特殊動作。依賴這些動作,一只蜜蜂可以向其他蜜蜂指出供采蜜的花叢在什么方向、有多遠的距離。
然而,出色的組織也會出現(xiàn)一些反常現(xiàn)象:所有的蜜蜂并不完全服從它們所接到的命令。例如,采蜜的蜜蜂給蜂群帶回了過多的花粉和花蜜,最終阻塞了蠟蜂房,以致蜂王無法進入蜂房產卵。
森林棕蟻具有相似的組織:一些工蟻照管蟻巢;采集工蟻外出采集蟻群所需食物。
但事實上,這些采集工蟻會將它們所能搬運的東西全搬回巢內,什么碎玻璃、小石子、小樹枝……其中只有一少部分是有用的食物。
因此螞蟻和蜜蜂均不是“辛勤的勞動模范”!它們經常犯錯誤。但這些錯誤會立即改正的:當一個蜂巢太滿時,一部分蜜蜂會出走去建一個新的蜂房。在一個蟻穴里,一些工蟻會給采集的東西分類,并將沒用的東西扔掉。
一只離群的螞蟻或蜜蜂什么也做不成,而且會很快死去,這似乎在說明團結就是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