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這是本書的第一章。
如果不是張朝陽后來的成就,僅就他的成長和求學(xué)經(jīng)歷而言,實在是太過平淡。
我們也不愿意因為張朝陽長大后的成就,就人為地在他的成長中去尋找甚至“栽種”后來成功的不平凡原因。我們只希望把他的成長經(jīng)歷和求學(xué)之路原原本本地還原給大家。
懵懂少年初長成
你可以把任何一個人的童年當(dāng)做他的童年,你也可以從你自己的童年中找到他的樣子:如果你是50后、60后、70后的淘氣男孩,如果你也正好是那種在單位大院里長大的孩子,那恭喜你,你們的童年基本是一樣的。
童年的張朝陽愛玩、愛鬧,有太多的愛好,被許多新鮮事物所吸引,但這些愛好和吸引都是階段性的,隨風(fēng)而起,風(fēng)止而落。
直到某一天,“文革”突如其來的傷害讓張朝陽在一天之內(nèi)承受了許多,他長大了。這個大男孩雖然沒有反抗制度的力量,但他在心里對自己說:我天生是做大事的人,大事一定會發(fā)生。
朝三暮四:男孩的童年
1965年,古城西安市郊某家兵工廠附屬醫(yī)院里,一個小男孩哇哇哭著出生了,他的父母都是這家醫(yī)院的醫(yī)生。
西安是我國最具歷史感的城市之一,六朝古都的底蘊使這個城市文化味兒十足。
一談到西安,人們就會聯(lián)想到古城長安,想起秦始皇、兵馬俑,想起大唐盛世、唐明皇,當(dāng)然,還有改變中國歷史的西安事變……這是一座有著數(shù)千年文化沉淀的古都。可是,張朝陽雖生在西安,卻不是為傳承歷史而來的,他是來改變歷史的。
張朝陽注定要用新的和改變歷史的方式,為西安添加新的注腳。
童年的張朝陽,用張媽媽的話說是“特猴兒”,也就是啥都喜歡,一不留神就被各種離奇的想法抓住,然后很投入地去嘗試,然后很快地放棄。
那時候,不安分、愛幻想的張朝陽似乎每天都在尋找自己長大了要做的事情。9歲時,懷著英雄情結(jié)的張朝陽開始練習(xí)武術(shù),他夢想著身懷絕技,既能打抱不平,又能報效國家,光宗耀祖。媽媽很支持張朝陽,認(rèn)為習(xí)武可以強身健體也可以保護自己,還特意給他做了一條像模像樣的燈籠褲。裝備雖然專業(yè),但燈籠褲還沒穿幾天,張朝陽對武術(shù)的狂熱就逐漸退燒,轉(zhuǎn)而迷戀上了繪畫。
兒子的每次選擇后面,都是母親不打折扣的支持。張朝陽想學(xué)畫,但當(dāng)時沒有課外班,母親就介紹工廠里一位畫畫較好的人來教兒子。畫了幾天以后,張朝陽便覺得自己畫得不錯了,拿作品想讓老師表揚,沒想到那位老師對他說:“這還差得遠,你得多練基本功?!边@話無疑直接否定了張朝陽,張朝陽感覺自尊心遭受打擊,很受傷,一氣之下干脆不學(xué)了。
之后,張朝陽又開始癡迷音樂。10歲那年,他練了一年的二胡,終于能將一首《洪湖水浪打浪》拉得有模有樣了,但他童年的音樂生涯也就到此為止了。
原來,在10歲那年歲末,張朝陽突然覺得音樂與自己的興趣和志向離得太遠,于是他毅然決然地宣布從此與音樂告別。
后來,張朝陽又學(xué)做飛機模型,因為聰明、有靈氣,學(xué)得也不錯,但因為沒有堅持,最后也半途而廢了。
張朝陽的童年基本上是個嘗試的童年,是個新鮮的童年,是個沒有特別成績的童年,但是個真正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