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安已經(jīng)上小學了。據(jù)他的媽媽講,前段時間安安就經(jīng)常這樣無緣無故找別人的茬,即使沒有人惹他,他也會去招惹別人。有一次,安安又踢媽媽,爸爸問他為什么這么做的時候,他竟然說“媽媽說話的聲音太大了”。安安的媽媽實在不能理解,兒子以前是很老實的孩子,為什么最近開始學起“暴力”來了?稍微有點兒惹著他的地方,就踢別人,像頭脾氣暴躁的“小毛驢”。
周末的晚上,安安的媽媽下了班就把他送到了圍棋班。沒想到在接他回家的路上,安安竟然說了句“王八蛋”。媽媽頓時緊張起來,不知道為什么安安學會了罵人,忙問他是跟誰學的。安安卻轉過頭來又開始踢媽媽,嘴里還不停地說著:“踢死你!踢死你……”媽媽覺得十分奇怪,因為以前安安是很懂禮貌的,嘴也很甜,怎么一轉眼的工夫就學了這么多壞習慣?她以為兒子說這些罵人的話,是在興趣班里跟小朋友學來的,就想去問老師,可是安安的興趣班很多,奧數(shù)、英語、圍棋、乒乓球……她真不知道到哪里去問。
媽媽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跟安安的爸爸說了這事,爸爸連忙聯(lián)系興趣班的老師。但聯(lián)系之后,他對妻子說:“哪個班都不是。幾個班的老師還告訴我,安安經(jīng)常打班里的同學,還罵人,老師說要我們加強教育呢!”聽到這里,安安的媽媽真是又急又氣——自己每天辛辛苦苦地接送孩子,還培養(yǎng)他的各種興趣愛好,怎么孩子卻學會這些東西了?這樣下去,還不學成一個壞孩子了嗎?
【心理專家的建議】
是什么讓一個乖巧的孩子變成了這樣呢?其實,這都是“超我教育”惹的禍!
在兒童心理康復中心,經(jīng)過專家的現(xiàn)場測試,安安的智商較高。他的爸爸也覺得孩子聰明,所以從小教育孩子:以后要做大人物,做政府高官,做有價值的人。本來這種理想教育沒錯,但問題出在為了達到家長的這個理想,安安從小就被押著參加各種知識興趣班,同時還要參加圍棋和乒乓球訓練班。孩子在這樣的教育之下,自己也內(nèi)化了“只能贏,不能輸”的思想。可安安沒有下圍棋和打乒乓球的天分,所以總是成為別人的手下敗將。于是,他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一邊希望自己有很高的成就,一邊在現(xiàn)實生活中又不斷受挫。因而,他開始采取攻擊母親的方式來釋放內(nèi)心的挫敗感。因為母親最弱、最愛他,也最讓著他。
針對安安的實際情況,專家建議對他從兩方面進行干預:一方面是改興趣班。家長不要再讓孩子上這些極具競爭性的興趣班,可以改報健身、游泳、繪畫、音樂、跆拳道、語文欣賞等競爭性相對較弱的興趣班;另一方面是降低對
孩子的要求。不要再灌輸他將來要有多大的成就的想法,讓孩子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學習,緩解他內(nèi)心的緊張,因為他的攻擊行為主要來自于挫敗感和緊張感。
專家還建議安安的媽媽,最好帶安安做一次“智力結構特點測試”。這是心理學家專門為兒童發(fā)展、各種心理智力特點設計的一套測驗工具。因為培養(yǎng)孩子,最重要的是如何讓孩子在最佳的年齡學習他應該學的東西。每個孩子的智力結構特點都不一樣,孩子究竟哪些能力好,哪些能力不好,需要專業(yè)評估。智力結構特點測試可以幫助我們發(fā)現(xiàn)孩子的強項與不足,量才而用。
閻 肅
>>>點評小語
看完此文,先拋開閻肅的教育智慧不說,我們也一定會為閻肅與兒子閻宇之間流淌的濃濃的親密無間的氣氛所打動,相信這樣一種家長與孩子的相處模式正是所有家長都渴求的。那為什么閻肅做到了,而我們大多數(shù)家長卻搞砸了與孩子的關系,甚至有些家長與孩子的關系已經(jīng)達到了不是敵人卻似敵人,不是仇人勝似仇人的地步。
其實任何事情都有著兩個方面,比如這孩子的“好斗”。他與任何人都大打出手,那會是一種令人頭疼生厭的破壞力。倘若做父母的,以暴制暴,弄得不好,孩子就會與大人對立,甚或破罐子破摔。正如閻肅在一次節(jié)目中與畢福劍說起兒子時所說的:“那時我之所以不以暴力對待他,因為我始終相信他是個好孩子。假如那時我放棄了兒子,那么他可能真的與壞孩子混到一起,那么他的一生就完了?!泵鎸Α按虄侯^”孩子即使再憤怒、失望,卻依然保持冷靜,這是一個智慧的父母必須具備的素質。
對于孩子的“好斗”,只要你能與孩子交朋友,因勢利導,它又未嘗不是一種動力。這種動力而且會讓你的孩子綻放出一種生命的奇葩,能讓他一覽人生的大好春光。
閻 肅
>>>教育名言
假如一個先生想用知識去啟導一個葬身在無知之中的學生,他便先得激起他的注意,使它能用一種貪婪的心理去吸取知識。
——夸美紐斯,捷克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