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陽光燦爛的日子(2)

東方奇跡:洪荒崛起輝煌的圣地 作者:宮柯


回到隊部包世忠一邊笑瞇瞇召喚司機發(fā)動汽車,一邊扯開嗓子呼喚需要搭車去鎮(zhèn)上辦事的老鄉(xiāng),這已是32118 鉆井隊的一個不成文的慣例。井隊初來高臺子村時,生活十分困難,一沒吃,二沒住,是村上的老百姓騰出了自己家的熱炕頭和儲藏糧食的小倉房讓石油工人安了家,像隊長包世忠,司鉆安發(fā)等攜妻帶子的鉆工們不但與村里老百姓同吃同住,而且連小孩也是托付給村里的老奶奶看護。為了答謝村民支援井隊開鉆的魚水情,32118 隊領導班子做出決定,凡是井隊外出派車的時候都要捎上搭乘的鄉(xiāng)親們。聽到廣播趕來的高臺子村團支書杜百萬,是包隊長的好朋友,樂顛顛地問:“那石頭里怎么會出油呢?再鉆下去會是什么結果?會不會冒出油把房子淹了?”包世忠和朱自成哈哈大笑起來,回答說:“別著急,能不能出油現(xiàn)在還不知道,要向你說的那樣可就好嘍。”

那一天,汽車在路上誤到了泥坑里,包世忠挽起褲子下到泥水中去推車,杜百萬驚愕地發(fā)現(xiàn)包隊長的一條腿上有一大段紫黑色的傷疤,扭曲的小腿骨骼被布滿疤痕的皮膚緊緊包裹著,由于沒有了肌肉,左腿比右腿明顯細了許多。杜百萬吃驚地問道:“包隊長,你那腿?”

包世忠一邊趟著泥水推車,一邊笑盈盈地答道:“那是1948 年10 月,在遼沈戰(zhàn)役攻克錦州城防的時候,讓國民黨的地雷炸傷后留下的紀念。”

聽了這話,包隊長的身軀在這位農民的心中一下子高大起來,40 年后回想起當年的情景,年過花甲的杜老漢依然敬佩得豎起大拇指,連連夸獎:“包隊長是個了不起的英雄,在他的身上不僅是腿上受過傷,肚子上、胳膊上、耳朵上都有戰(zhàn)爭年代烙下的瘢痕,人家是拿撫恤金的三等甲級傷殘軍人,有功之臣,還來咱這個窮地方遭這份兒罪,真是了不起。” 

人逢喜事精神爽,鉆遇油砂以后,32118 隊的工人們干勁倍增,勞動效率明顯提高,一連幾天,鉆井取心見到的巖樣含油浸、油斑的砂巖越來越多,越來越厚,1 米、2 米……累積厚度超過了5 米。為了進一步驗證含油地層的厚度,井深每增加50-100 米,要停鉆進行一次地球物理測井。

地質技術員朱自成和電測工程師打了一個賭,說道:“從今天開始,每發(fā)現(xiàn)一個油層,我請大家喝一瓶酒?!蹦菚r候,高臺子屯連個賣雜貨的供銷社也沒有,品位不高的60 度老白干,在鉆工們的眼里已經是不可多得的奢侈品了。朱自成出此一言,駟馬難追,當然要兌現(xiàn)。其實,朱自成身為地質技術員他心里很明白,繼續(xù)鉆下去發(fā)現(xiàn)更多的油層毋庸置疑,他多么希望松基三井馬上能鉆到含油比較飽滿,厚度相當可觀的好油層。他舍得自掏腰包給大家買酒喝與其說是打賭,莫不如說是他自己按捺不住欣喜,要慶祝一下已經取得的成績。

夢寐以求的東部大油田,快點顯露你的身影吧!你還要讓望眼欲穿的找油人等待多久?

康世恩下令停鉆試油勝利的消息被跨越萬里長空的電波,載到了哈爾濱、長春、北京。石油工業(yè)部的領導和專家們興奮得坐不住大機關的硬板凳,以副部長康世恩為首的一個專家組與正在我國訪問的前蘇聯(lián)石油地質專家米爾欽柯一行人,頂著熱浪滾滾的酷暑來到了哈爾濱。首先聽取了松遼局關于當前勘探形勢的匯報,然后便急不可耐地要看松基三井取出來的含油巖心。

在哈爾濱市黑龍江石油勘探大隊所在地,辦公大樓四層的一間大會議室里,燦爛的陽光透過明亮的玻璃窗均勻地撒滿鋪著白布的會議桌,從二百多公里之外的松基三井專程運來的巖心、巖屑和各種工程圖、地質錄井資料擺滿了會議室,整潔的墻壁上掛起了地質圖表。松遼局的領導和32118 鉆井隊的工程技術人員,向石油部的專家組成員及前蘇聯(lián)石油工業(yè)部總地質師米爾欽柯先生做了詳細的匯報。

激昂的情緒,熱烈的氣氛,宛如一鍋沸騰的開水,爽朗的歡笑聲從參加這次會議的每一個人的心中情不自禁地流淌出來。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在座的石油專家們面對含油飽滿的砂巖和大量的數據資料,再加上松遼局黑龍江勘探大隊以及32118 鉆井隊與會人員娓娓道來的生動匯報,初步推斷──松基三井極有可能已經觸摸到了大“金娃娃”的小腳指頭,順藤摸瓜,一鼓作氣逮住這個金娃娃的熱望,蕩漾在每個人的心頭!

康世恩副部長,那副指揮千軍萬馬,運籌帷幄的頭腦,透過香煙籠罩的團團迷霧,冷靜而又沉著地思考著下一步的工作目標。國家急迫需要石油,東部發(fā)達的工業(yè)區(qū)還沒有一處可以就近供應石油的基地,不能等基準井打完了再試油,那樣不僅會耗費一年半載的時間,而且由于泥漿壓井時間過長還會污染油層,影響試油效果,弄不好還有可能耽誤了一個整裝油田的發(fā)現(xiàn)……事不宜遲,必須當機立斷,停鉆試油。

經過短暫的沉思之后,康世恩副部長斬釘截鐵地做出了這個決定。前蘇聯(lián)專家米爾欽柯先生提出了反對意見,他認為基準井的主要任務是錄取地質資料,不應該中途停鉆試油,按前蘇聯(lián)的規(guī)范要等打到基巖之后再從下至上逐層上返試油。以往蘇聯(lián)專家的意見對石油部領導的決策影響極大,但這次康世恩副部長一反常態(tài),堅持自己的意見,出于對蘇聯(lián)專家的尊重,十分耐心地做解釋。

康世恩說:“打井的目的就是為了找油,一旦見到油氣顯示,就要馬上把它弄明白,不要延誤時機。從這口井的資料看,希望很大,應該停鉆試油,盡快確定有無開采價值。”

米爾欽柯有些激動,大聲地表示反對:“搞勘探要講究程序,基準井要完成基準井的任務,完井后才能試油?!?/p>

康世恩平靜而又堅定地繼續(xù)陳述自己的意見:“這口井才打了1000 多米,如果全井取心,起碼還得半年的時間,井身浸泡時間過長恐怕有油也試不出來。如果現(xiàn)在試油,有開采價值,可以立即開發(fā),另外再打一口基準井也可以嘛。”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