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點·點睛
生活的小事里,處處體現(xiàn)出尊重的品格。讓我們從大師的文章里體會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的真諦。
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
劉墉(yōng)
一天,在臺北,我跟一位同學剛進停車場,就看見一位年輕漂亮的小姐在給她的狗擦屁股。只見那小姐擦完,打開車門,先把剛用過的衛(wèi)生紙放進車里,再把狗抱上車。我的同學說“好惡心”,但是我說“好感動”。她把衛(wèi)生紙放進車里,而不是扔在地上,令我感動。
這件事讓我想起30年前,在紐約中央車站看見的一個相似的畫面:一位貴婦蹲在大廳中央的地上,當著旁邊上千經(jīng)過的人,用衛(wèi)生紙擦她剛剛打翻的咖啡;紙不夠,她又到旁邊的洗手間拿,回來繼續(xù)擦。我對朋友說“真丟人”,朋友卻笑著說“真令人尊重”。
尊重別人和自尊的關(guān)系很微妙。兒子劉軒念中學的時候雖然很叛逆,但是跟他有關(guān)的兩件事,我不但服氣,而且難忘。一件是我們看籃球轉(zhuǎn)播。劉軒問我:“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投進球的人總是第一個返防?”我說: “投進球的人,剛沖鋒陷陣,一定最累,而且最可能接近對方的底線,為什么還最先返防?”
劉軒理直氣壯地說: “就因為他立了功啊! 人有自尊的時候會更拼命!”另一件是有一天,我們在街上走,看見墻上被人涂得亂七八糟。我罵: “真差勁!
沒公德!”劉軒竟不以為然地說: “如果你注意的話,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的亂涂亂畫當中,也有一種公德。”我怔了一下: “有什么公德?”劉軒說: “你看! 哪這是什么意思呢? 是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陌生人都是壞人。”或者直白一點兒說吧,98%的受訪者傾向于認為“陌生人”更大的可能是“壞人”。
這種把陌生人看做“大灰狼”的想法,是怎么植入大伙兒的腦殼里去的呢?
成年人都有自己的判斷么? 沒有。他們是被媒體的各種報道嚇壞了,媒體報道一個“陌生人”的大灰狼故事,他們就放大成98% 的陌生人都是大灰狼。
少年人呢? 他們被灌輸?shù)梅浅?膳隆?/p>
多年前,我坐公交車,鄰座是一個小男孩,我們同路接近一個小時,我對他為什么坐一個小時車上學好奇,就問他,第一次問,他看看我不回答,第二次問,他看看我起身頭也不回地走開了。這個小男孩是怎么了? 為什么就不能和一個陌生人好好說話? 正經(jīng)八百地回答一下陌生人的問題? 閑話一下? 他為什么對陌生人那么恐懼?
因為他們從小就被教育成了這樣的人:不相信陌生人的人。
我不知道我們這個國家未來會是什么樣子。
我看到的是以前我們把自己和鄰居、朋友、同事以及所有自由人都看做是好人,所以,我們只是把壞人關(guān)進監(jiān)獄,監(jiān)獄外的我們傾向于認為都是好人。
1995年,我還在南京讀博士的時候,我上公路招手搭車回南通,還有卡車司機免費讓我搭車,現(xiàn)在呢?
現(xiàn)在,我們把自己關(guān)在籠子里,裝保險門,裝防盜柵,我們把家武裝得像監(jiān)獄,我們認為這個世界上只有自己是好人,所以,我們把自己關(guān)在保險門和防盜柵的后面,而外面的都是“壞人”。
我們不僅自己這樣看,還把這個想法灌輸給我們的孩子,讓他們也這樣看。
常?;貞浧鹪谟臅r光,我背包旅行,在懷特島,路上經(jīng)??匆娋用癜炎约鹤龅姆涿邸⑻瘘c,自產(chǎn)的蔬菜等放在路邊,沒有人值守,只有一只碗,如果你需要那些東西,只要往碗里放上一鎊、兩鎊,你就可以把東西拿走了。
———這是對路人怎樣的一種信任?
在劍橋做訪問學者,常常忘記了帶證件,但是,跑到哪兒,我只要說自己是訪問學者,就沒有不信任的。整個劍橋鎮(zhèn),幾乎看不見防盜門和防盜柵,家家戶戶,門就對著街,都是落地玻璃門,院門是象征性的,房門也是象征性的。
我在路上走,到處看門牌號,總有人主動出來,問我是不是迷路了。
在懷特島上旅行的時候,我常常招手搭順風車,我要說的是,多數(shù)開車人會主動問我去哪里,然后繞路送我去。我搭車六次,幾乎次次如此。
對于他們來說,我是一個陌生人,而且是一個異國的陌生人,可是他們卻沒有不信任,相反把信任給了我!
對比一下,在自己的國土上做“陌生人”和在異國他鄉(xiāng)做“陌生人”的遭際,我真的很想問:中國人,你的信任去了哪里?
我想,我們不僅僅要學會提防,也要學會信任。
我在麗江騎馬,一個納西族馬夫介紹說,馬互相在路上遇見,有的會互相打招呼。兩匹不認識的馬相遇,還會互相招呼一下,何況是人呢? 同類動物互相遇見,會親熱地招呼,不見得就會互相提防,而我們是人啊,人難道不比動物更聰明,想不出互相信任的法子嗎?
信任是一種財富,你擁有它,就先把它分給別人,和別人分享。信任是這樣一種財富,只要你不斷地施舍給別人,不斷地把它送出去,你就得到的越多。
世界上哪里還有比這個更好的財物,你送出去的越多,得到的就越多?
擁有并分享這個財富吧,不要讓你在信任的銀行里是個赤貧的家伙。
信任一下陌生人,又何妨? 要知道我們每個人都是“陌生人”。
親愛的陌生人,我們互相之間不是不能信任,也不是我們真的就是壞人,不值得信任,只是,我們互相給予的信任太少,讓我們把信任銀行里的支票兌現(xiàn)出來,互相贈與,那么我們在信任銀行里的存款不僅不會變少,相反會更多。
作者介紹
葛紅兵(1968— ),新生代作家,批評家,文學博士,英國劍橋大學東方所訪問學者。著有長篇小說《我的N 種生活》、《人為與人言》等。
佳句品讀
佳句:
親愛的陌生人,我們互相之間不是不能信任,也不是我們真的就是壞人,不值得信任,只是,我們互相給予的信任太少,讓我們把信任銀行里的支票兌現(xiàn)出來,互相贈與,那么我們在信任銀行里的存款不僅不會變少,相反會更多。
品讀:
把信任比作“銀行里的支票”,只有兌現(xiàn)出來,互相贈予,我們信任銀行里的存款才會越來越多。把無形的信任比作可感的事物,形象生動地表現(xiàn)了只有相互信任,人生才會更富有。
賞析感悟
作者通過自己親歷的國內(nèi)國外對陌生人不同的態(tài)度:在英國,自己雖是陌生人但時時被信任著;在國內(nèi),陌生人之間卻互不信任。通過這一對比,形象地揭示了我們目前存在的信任危機。信任,是人類交往的基石,只有互相信任,每一個人才會變成信任銀行里的富翁。
(作家魏樹海推薦評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