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移情,就別戀

愛與性的實驗報告 作者:小莊


如果對方?jīng)]法感受你,感受你的痛,也不愿去做,那便是一種缺陷。

為缺陷作等待,在我看來毫無意義。聽臺灣歌手坣娜的歌已是高中時代的事情,最近在豆瓣網(wǎng)上偶然發(fā)現(xiàn)她的小組,立馬加入,然后在懷舊之情驅(qū)使下把過去那些老歌兒都找回來聽。這個模特出身的二線明星一直讓我念念不忘,很大程度在于她唱了一些聽上去蠻有想法的情歌,專輯名也很有意思,比如一張叫做《移情》,就會有一張叫做《別戀》,一張叫做《毒藥》,就會有一張叫做《解藥》。

“移情”如果和“別戀”連起來就是“移情別戀”,意思應該地球人都懂,但單獨拿出一個“移情”來,就未必了。在心理學上,它有多種內(nèi)涵,其中一種等同于共情——可以簡單解釋為能夠理解他者情感和感受的能力,這可是個好東西,至少許多動物行為學專家都認為靈長類的道德起源與此有關。一只黑猩猩會從地面上撿起受傷的小鳥兒、爬到枝頭上去放飛,就因為在它那可愛的大腦里發(fā)生了移情作用。

可惜生物演化之途并不總是孕育出美妙絕倫的鮮花,填充這一過程的主題,除了“進化”一詞之外也少不得“退化”二字。在社會形態(tài)早期貢獻巨大、并促生個體之間建立強烈情感紐帶的“移情”,今時今日早已沒落。經(jīng)常聽到女人抱怨男人如何“鐵石心腸”“薄情寡義”,男人抱怨女人“沒心沒肺”“無動于衷”,許許多多諸如此類聽上去頗顯夸張的成語和形容詞,出現(xiàn)于平素生活里的頻率卻越來越高。依我看來,這無非與移情功能在人類身上的迅速消退有關。

一位我認識的男生,九年如一日,滿懷愛意地給心儀的女孩寫情書,對方接到后就會隨手丟給辦公室里眾人傳閱。

以及,沉默寡言的一位年輕前同事,交往過一個女人,此女最大樂趣就是把他身邊每一個長得不錯的男人都勾引一遍過去,并非常樂于看到男友為此發(fā)狂。

另一位好友,與男友發(fā)生爭執(zhí),被對方關在房門外六個小時之久,深秋時節(jié),寒意迫人,她敲門至凌晨方拖著疲倦的身軀離開。

有人會一言不合就把剛剛追到手的女生扔在路邊,從此不接對方電話不回對方短信,仿佛已經(jīng)自這個世界消失。

以上事跡說起來都有令人發(fā)指的感覺,如果不是因為發(fā)生在我身邊,我會堅決認為它們只應該待在無聊電視劇里發(fā)酵,以昏昏欲睡的夜晚來掩飾其荒謬不真實。這些并非故事的故事里,都有一個主角,其身上從“愛”這一環(huán)節(jié)上來說是多么缺失,或者,即使沒有“愛”之一物的存在,也應該有基本的、對他人的尊重與同情,然而,他們似乎的的確確喪失了這種能力。

坣娜有首歌叫做《自由》,歌詞是這么寫的: 我曾經(jīng)那么自由,我曾經(jīng)為自己活得那么灑脫,直到遇見你,遇見你,才明白是我為自己上了個鎖……

也許每個人有生之年,都難免碰上個把“移情基因”早就突變的家伙,你會為此痛不欲生,為此迷惑不解,怎么也不相信自己這么癡情這么認真為何還換得如此不堪對待,越想越不值,越不值越要爭取,于是困在其中解脫不得。我對此唯一的奉勸是別想了,不會愛是先天的缺陷加后天的糟踐而導致的無可救藥的后果,遇上了無法移情的人,你一定要盡快讓自己別戀——兩個意思,別再戀此人,找別個兒戀。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