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同志還會說,它們在現(xiàn)實社會生活中已經(jīng)約定俗成為一種價值了,而且更加活躍,這又該怎么理解。我們的回答是,就算它們事實上已經(jīng)具有了一種價值的屬性,也只能是另一層面的價值,是處于核心價值之下的價值。就好比是幾何學中公理與定理的關系,雖然都是規(guī)律的反映,但公理就是公理,定理就是定理。核心價值是隱藏在背后的,在一個社會的集體記憶、文化積淀和社會公民的靈魂深處潛移默化發(fā)生作用;民主法治這些政治文明的成果卻是表現(xiàn)出來的,以社會的變革、行為的優(yōu)化、福利的改善在社會生活中體現(xiàn)著它們的生機勃勃??稍僦Ψ比~茂依然是樹根在提供營養(yǎng);再怎么活躍,公理還是公理,定理還是定理。把它們列入核心價值觀,會發(fā)生價值觀層次紊亂問題。而且從價值觀發(fā)展的歷史實踐看,在西方資本主義社會中它們也是屬于資本主義社會價值觀的實踐層面展開,在社會主義社會同樣如此。
當然,在這里我們一定要強調一句話:不把它們列入核心價值觀,絕對不等于它們不重要,也絕對不能因此忽視它們的重要性,反而要更加的彰顯它們的意義與功能。在今日的中國社會切實踐行民主、崇尚法治、尊重權利、國富民強是實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鍵,沒有對它們的切實踐行也就沒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真正被實踐。我們還用幾何學來打比方。在幾何學中公理固然是在先的,可在解答具體幾何問題的時候我們用得最多的還是定理。
(四)對塑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面臨的挑戰(zhàn)要有足夠清醒
在今天的中國社會,塑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至少面臨著來自內外兩個方面的挑戰(zhàn)。
第一,從中國社會內部看,中國社會發(fā)展階段的不確定性導致價值觀塑造的復雜性。
價值觀不是空穴來風,不是紙上談兵。價值觀來源于社會形態(tài)的深層結構與運行關系。有什么樣的社會就會有什么樣的價值觀,有什么樣的社會才會有什么樣的價值觀。
我們回顧價值觀塑造的歷史,就會發(fā)現(xiàn)有個規(guī)律。
一個社會價值觀的形成一般在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新社會形成前夕,這時由于大家共有一種理想,因而可以提出一種激發(fā)、鼓舞、理想色彩比較濃厚的價值觀。這一階段的價值觀更多的是一種應然的價值觀,應該如何如何。像資本主義“自由、平等、博愛”的價值觀就是在法國大革命期間提出的。
另一個階段就是一個社會已經(jīng)完全成熟定型后,可以提出與這一定型社會完全吻合的價值觀。像中國的忠孝價值觀(忠于君主,重視家庭)就是一個成熟的農(nóng)業(yè)封建帝國所需要的價值觀,它適應并維護了那個社會。
當代中國從社會發(fā)展階段上來看,恰好不屬于這兩個時間段。而更像是一個過渡階段。在過渡階段,我們有很多問題沒有闡述清楚,我們的社會狀態(tài)處于不斷變化過程中。像馬克思主義指導的核心是什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又是一個什么樣的社會形態(tài)?關于這些問題我們仍然在不斷探索中。這種探索,這種不確定從客觀上導致了價值觀困惑這一現(xiàn)象。
因此,這一階段中國社會的價值觀,既不是價值反叛,也不是價值虛無,而是價值迷茫。而這一點更加危險。價值反叛不可怕,只要有明確的反對內容,就肯定會有潛臺詞的擁護內容,內容就在它的對立面或者至少離之不遠;價值虛無問題也不大,不承認一切價值本身也就是一種價值的選擇。而價值迷茫則不然,既希望有明確的價值規(guī)范,又不知道價值規(guī)范在哪里??v使頭腦中有些價值觀的希冀(或者說叫理論上的主流價值觀),但因為這些希望的價值觀不會真正在實踐中行得通而不敢當真。面對在社會實踐中大行其道的價值觀(庸俗價值觀)卻又有些不甘心、不接受。
這種困境就表明,我們要搞清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問題,必須首先搞清楚社會發(fā)展的指導思想的明確內涵及其社會性質等問題。但這一工作尚任重道遠。
第二,從外部與資本主義社會的競爭看,西方資本主義價值觀形成了對社會主義價值觀的直接而強有力的挑戰(zhàn)。
西方資本主義的核心價值是簡明、清晰的。資本主義價值觀的深層理念是“自由、平等、博愛”,價值觀的實踐展開是“民主、法治、權利”。至少從形式上就給我們以直接的挑戰(zhàn)。不管我們是否公開承認,當我們準備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就客觀上把我們推向唯一的境地:必須面對資本主義價值觀這一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