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從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寄來一封正式通知信,格雷厄姆已獲得法學院獎學金,并且必須在一周內回信表示接受。這是個好消息,但它使格雷厄姆陷入困惑的境地:“我應當像自己一直預期的那樣去從事專門職業(yè)嗎?我可以放棄華爾街的職業(yè),物質上沒有什么犧牲,并且經(jīng)濟收入也不會減少;但是權衡下來,若去讀書,將耽擱三年,我才能在生活中真正開始創(chuàng)業(yè),而且相應地要花更多時間才能考慮結婚。
與女朋友討論過這事,她用微妙的方式使我明白,再讀三年書對我對她都是很長的時間,而如果我堅持把現(xiàn)在的工作干下去,憑我出眾的能力,一定會有所提升?!?/p>
于是,格雷厄姆寫信給法學院,謝絕了這筆獎學金。
格雷厄姆把決定告訴了校長,校長給格雷厄姆寫了封信表示同意,認為隨著證券交易所的歇業(yè),許多無法適應形勢的人肯定會退出華爾街,這樣就會有更多、更好的機會留給有能力的人。
格雷厄姆后來回憶道:“我先在內勤辦公室待了幾個星期,跑跑腿,幫幫忙,從最基本的東西開始學習業(yè)務。做了四個星期的跑腿員后,我來到了債券部?!?/p>
來到債券部后,格雷厄姆覺得應該發(fā)揮自己的特長,于是,他放棄了看似光鮮的債券推銷商崗位,而是從“統(tǒng)計員”--證券分析員開始了自己的研究工作,并最終以此奠定了在美國證券業(yè)的特殊地位。
1920年初,埋頭研究了整整5年之后,本杰明·格雷厄姆成為一家紐約證券交易所會員公司的初級合伙人。再之后,他完成了“投資圣經(jīng)”《證券分析》一書,成了證券投資理論大師。再后來,一個叫巴菲特的年輕人死氣白賴要投在他門下,連格雷厄姆也沒料到,這個比他更能埋頭研究上市公司資料的弟子,日后竟成了“世界股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