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案規(guī)定對從英國輸入北美殖民地的顏料、鉛、玻璃、茶葉、紙張等征收進口稅;在波士頓設立海關稅務司總署;稅收人員可以到船艙、私人住宅、店鋪、貨棧搜查走私品。
和《印花稅法》一樣,《唐森德稅法》再次遭到殖民地居民的強烈反對,波士頓地區(qū)出現了激烈的抗議示威活動。1767年9月,波士頓城鎮(zhèn)會議通過決議,號召殖民地人民不進口、不消費英國貨,自己生產衣服、家具、車輛、鐘表和其他消費品,以擺脫英國的控制。
在轟轟烈烈的抵制英貨運動中,英國經濟再次遭到重大打擊。波士頓和費城的進口貨物量減少了一半,紐約的進口貨減少了83%。殖民地人民用手工紡織的土布代替英國的紡織品,用深紅色的葉子泡茶葉,以殖民地自制的紙張代替英國的紙張,房屋不刷英國進口的油漆,時髦的花邊也不見了,家庭產品成了自立光榮的標志。
為壓制北美殖民地此起彼伏的抗議活動,英國向殖民地地區(qū)派遣了大量的軍隊。英軍當時有兩個團的兵力駐扎波士頓以防止走私,他們日夜在城里巡邏,但由于軍紀不嚴,嚴重滋擾了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英國部隊還允許士兵業(yè)余打工掙錢,結果使不少城市工人失業(yè),英國士兵與城市居民的關系日益惡化。
1770年3月5日,駐扎在波士頓的英軍以保護執(zhí)行關稅條例的英國官員為由,向進行抗議的一群當地民眾開槍,結果打死四人,傷六人,這就是美國歷史上著名的“波士頓慘案”。慘案的發(fā)生再次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反英情緒,約5萬人參加了葬禮游行。
在群眾的壓力下,總督下令從波士頓撤軍,槍殺群眾的士兵受到審訊。發(fā)生波士頓慘案的同一天,英國政府為緩和抵制英貨的經濟壓力,廢除了《唐森德稅法》規(guī)定的關稅,但保留對茶葉征收進口稅,以維護英國議會有權向殖民地征稅的原則。
為反抗英國殖民者的高壓統(tǒng)治,在當地紳士塞繆爾?亞當斯的領導下,波士頓市鎮(zhèn)會議的選民成立了第一個通訊委員會。通訊委員會的主要任務是通過信函傳遞,擴大宣傳和互通情報,在馬薩諸塞民眾中間統(tǒng)一反英活動。3個月內,馬薩諸塞很快就成立了80個通訊委員會,新英格蘭的其他殖民地也加入了這一運動。最后,除賓夕法尼亞和北卡羅萊納外,各殖民地至少有一個通訊委員會。
到了1773年,所有通訊委員會建立了聯系。通訊委員會推動獨立斗爭統(tǒng)一行動,為第一屆大陸會議的召開作了組織上的準備。
安安靜靜地傾茶
1773年12月發(fā)生的波士頓傾茶事件成為反英斗爭的高潮。在當時,英屬東印度公司壟斷了印度與大英帝國以及其他地區(qū)的貿易,但因經營不善,再加上荷屬東印度公司的競爭,面臨破產。當時東印度公司積壓了近1800萬磅茶葉急于脫手。1773年,為挽救英屬東印度公司,英國議會通過了《茶葉法》。
《茶葉法》規(guī)定英國政府退還東印度公司運往新英格蘭地區(qū)茶葉的關稅,允許公司不通過英國或北美的批發(fā)商而直接將茶葉出口銷售到北美殖民地,這就使英屬東印度公司在殖民地的茶價可以大大降低,甚至低于從荷蘭運來的走私茶葉的價格。公司還指定那些未參與抵制英貨的商人作為銷售茶葉的代理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