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總統(tǒng)突然宣布放棄金本位,終止美元與黃金之間的兌換。從此,美國不再擔心國際收支赤字,也不再擔心由此造成的黃金損失。而美元則變成了純粹的信用貨幣。美國政府不再主動向歐洲國家提撤軍的事情,也不再以撤軍為威脅迫使歐洲國家提供經濟補償。1976年,通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配合,美國又確立了浮動匯率制度。在這些改革之后,美利堅帝國完善了進一步擴張的準備。
最重要的擴張發(fā)生在小布什任期之內。2000年9月,美國總統(tǒng)大選正處在高潮之中,此時,PNAC公布了一份報告,題目是《重建美國的國防》。這份90頁的報告寫道:
放眼全球,美國并沒有對手。美國的偉大戰(zhàn)略應該是,保持并擴大這種優(yōu)勢地位,時間越長越好。在歷史上,沒有哪個時候像現(xiàn)在這樣,國際安全秩序有益于美國的利益和理念。美國在本世紀的挑戰(zhàn)是,保持并提升此“美國的和平”。
這份報告認為,有關蘇聯(lián)解體創(chuàng)造了“戰(zhàn)略暫?!钡南敕?,使美國的過去10年成為“防衛(wèi)疏忽的10年”。在這10年之中,美國減少了軍事力量,關閉許多海外軍事基地,停止了重要的武器計劃,以收獲“和平”所帶來的財政盈余。
PNAC是總部設在華盛頓的美國新保守主義智庫,宣稱其目標是“提升美國的全球領導能力”。它由幾個重要的新保守主義者組成,包括拉姆斯菲爾德、迪克·切尼、保羅·沃爾福威茨、道格·費斯、威廉·克里斯托、約翰·博爾頓以及理查德·珀爾。雖然冷戰(zhàn)早已經結束,但是,他們不愿意放緩軍事建設。他們在這份報告中寫道:
但是,如同我們在過去10年所看到的,很多國家都在利用蘇聯(lián)解體的機會,擴張其自己的影響力,并挑戰(zhàn)美國領導的安全秩序……因此,它留給下一屆美國總統(tǒng)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美國或者增加軍事開支以保持美國的地緣政治領導地位,或者必須撤回自己的安全承諾,即便這些承諾是美國作為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的標志,是安全、民主自由以及個人政治權利的最終保證。
這就是所謂“美國治下的和平”。4個月之后,這份文件的作者掌管美國國家安全戰(zhàn)略的制定和實施。
他們的政策基于4個核心使命:保衛(wèi)美國本土;同時贏得多場戰(zhàn)爭;扮演“世界警察”的角色,同時在重要地區(qū)塑造安全環(huán)境;改革美軍,并進行“軍事革命”。
但是,新保守主義者對國內政治的估計不太現(xiàn)實。布什政府的第一年,沃爾福威茨和費斯團隊推崇的“伏爾甘”戰(zhàn)略,就遇到來自五角大樓內外的一些阻抗,但這些阻力的力量顯然還太小。
在《重建美國國防》報告的第63頁,作者暗示了該戰(zhàn)略需要一個催化劑,“而且,改革的進程,即便會帶來革命的變化,也可能是一個長期的進程,它缺少某種災難和催化劑式的事件,比如新的珍珠港事件。”
正是因為這份報告中的暗示,在“9·11事件”發(fā)生之后,許多學者得出這樣的結論,即該慘案是白宮設計的。
在《外交事務》雜志2000年1/2月期上,擔任美國布什總統(tǒng)大選顧問的賴斯發(fā)表了一篇題為《2000大選:推動國家利益》的長文。文章概要如下:
沒有蘇聯(lián)的威脅,美國已經發(fā)現(xiàn)要定義其“國家利益”極其困難。一個共和黨政府的外交政策應該重新回到國家的關鍵要務:建設一個足以確保美國強權的軍隊;對抗流氓政權;以及應對北京和莫斯科。最重要的是,對于美國作為世界領袖的特殊角色,下一屆總統(tǒng)必須感到自在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