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節(jié):一定要知道的肛腸疾患(8)

吃好拉好最重要 作者:(韓)成德柱


說一千道一萬,最好還是不要得大腸癌。讓我們做好大腸癌的預防工作吧,把一切可能的苗頭都扼殺在搖籃里,這才是最重要的。具體說來怎樣預防呢?從現(xiàn)在開始,堅決減少熱量的攝取量,特別是從脂肪中獲得的熱量,最好能減掉30%,此外配以堅持不懈的運動。有了這兩項,大腸癌的發(fā)病率就會大大地降低。其實,剛才說的這兩點,相信不少人都會覺得很熟悉,這樣的話聽地不少了,很耳熟。的確是這樣,就說運動吧,我們都知道需要運動,生命就在于運動,運動量少的話,大腸的運動量自然就會減少,大腸懶散了,就會出現(xiàn)癥狀,有了癥狀,麻煩就來了,這些道理相信大家都明白。如果您老說您忙,沒時間運動,那么1周3次總可以吧,這點時間應該可以抽出來吧?做做有氧運動,蹦蹦跳跳,伸伸胳膊扭扭腰,很快就會感覺到神清氣爽。再說說飲食。不要以為吃得精致,就是精致生活。多吃點粗糧、多增加點膳食纖維,保持大便暢通,這樣清清爽爽的生活才是精致生活的根本。方法很簡單了,比如每天保證20~30g以上的膳食纖維,每天多吃些維生素A\C\E等含量豐富的黃綠色蔬菜水果,戒煙戒酒…..這些都是預防大腸癌的好方法。

應該接受大腸癌檢查的人

分類 檢查對象 時間

有家族史的 父母兄弟姐妹有患病史的

癌癥發(fā)病年齡在55歲以下的

有兩種癌癥發(fā)病史的 每5年做一次大腸窺視鏡

(從40歲開始)

息肉 增生性息肉

腺瘤性息肉 每5~10年做一次大腸窺視鏡

(從50歲開始)

小于1cm的息肉切除術后每3年做一次復查

大于1cm的或者多發(fā)性息肉切除術后每年做一次復查

腸道炎癥 左側大腸發(fā)生病變的情況下

整個大腸發(fā)生病變的情況下 每1~2年檢查一次(發(fā)病15年開始)

每1~2年檢查一次(發(fā)病8年開始)

遺傳性癌癥 有家族性息肉發(fā)病史的

有遺傳性息肉發(fā)病史的 每1~2年做一次乙狀結腸檢查(12歲開始)

每2年做一次大腸窺視鏡(21~40歲)

去醫(yī)院后,醫(yī)生一般會先詢問詳細的病例和家族遺傳史,然后做檢查,首先做直腸手指檢查,就是把手指伸進肛門,看看能不能在直腸內摸到息肉、直腸內有沒有出血。最普遍的大腸檢查一般是做窺視鏡,從肛門處,把窺視鏡放進去,例如只檢查直腸的直腸鏡,可以看到距直腸60cm遠的乙狀結腸鏡,以及可以看到整個大腸的大腸窺視鏡等等。

除了窺視鏡(內視鏡),還有鋇劑灌腸攝影,就是把一種名叫鋇劑的白色液體狀顯影液和空氣,經肛門注入大腸內,再利用X光攝影,間接觀察大腸內壁是否有異常。這種大腸鋇劑X光攝影檢查對大腸憩室癥(大腸壁上向外突出的圓形燈籠草樣的囊狀炎癥突起)、大腸狹窄、右側大腸癌的診斷很有效。除此之外,還有一種頗受矚目的診療方法,那就是CT-大腸窺視鏡。CT-大腸窺視鏡通過拍攝CT,可以看到大腸的三維立體圖像,這更加有利于發(fā)現(xiàn)病變,而且可以縮短檢查時間,患者受的痛苦也小。

通過這些檢查,如果發(fā)現(xiàn)病變,就在病變處取一點組織,做活檢?;钚越M織檢查結果出來了,醫(yī)生會判斷患者到底是否得了大腸癌。如果得了,還要繼續(xù)接受檢查,看看病變是否已經轉移。

隨著物質的豐富、全球化時代的發(fā),我們的生活、飲食習慣都在不知不覺中發(fā)生著變化。我們要生活得更好,就要更關注自身的健康。40歲以后,如果有條件,我想您可以盡量定期做做體檢,包括大腸檢查,您只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從上述介紹的方法中選擇其一即可。

P 56~57

經常復發(fā)的潰瘍性大腸炎

潰瘍性大腸炎在物質發(fā)達的西方國家很常見

最近有年輕化的趨勢

造成這一次現(xiàn)象的元兇主要是

過多的肉食、糖分攝入

以及對西歐生活方式的盲目模仿

"我的腹瀉很嚴重,我一直以為自己吃錯了什么東西。"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