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邊防急報,邊族暴亂,初只是數(shù)村五千人因糧食歉收、官員欺壓作亂,后鄉(xiāng)民紛紛響應(yīng),不出十日,西南五鄉(xiāng)暴亂之民已達兩萬,越半月,發(fā)展至六萬之眾,震動整個西南邊族,且壯大之勢不可小覷。
起初邊防主將壓下不報,后見其勢漸大,急速傳訊回京,朝野震動。
翌日早朝,華太尉謂楊策曾征戰(zhàn)西南兩國,諳熟西南邊族與風(fēng)俗,稟奏由他統(tǒng)帥麾下五萬大軍揮戈南下,平亂西南。章太師據(jù)理力爭,奏請由慕容將軍率軍南下,揚我大寧軍威,令西南邊族知曉我大寧浩浩國威。
兩廂爭執(zhí),華太尉附和者眾多,最終圣旨下,楊策大將軍統(tǒng)帥其麾下五萬大軍不日開赴西南平亂。
九月初十,章太師開宴于太師府,宴請楊策大將軍、安國公羅棟和慕容、雷、李三大將軍,為楊策餞行。
錦堂內(nèi),絲竹笙歌繚繞,舞姬飛袖縈天,端的是浮華晏晏、錦繡靡麗。章太師自當位首主位,五位將分列左右,觥籌交錯,主賓把酒言歡,仿是深交多年的知己友人。
卻不知眼角心底,各有各的計量,各有各的心事。
依附華太尉的三大將軍使了眼色,一齊來到楊策的桌席前,沙場上橫刀立馬的武將,今夜卻是深袍緩帶的家常服色,臉膛堆笑,紛紛舉杯:"楊大將軍位極大將軍,統(tǒng)帥全軍,我等三人未及親自恭賀,今夜借花獻佛,敬大將軍三杯。"
三位豁朗武將仰脖飲盡,三杯下腹,一抹嘴巴,又齊聲道:"預(yù)祝大將軍旗開得勝,早日凱旋歸朝。"
楊策淡笑飲下,接受他們的賀辭。
今夜這場宴席,由章太師發(fā)起,為的是楊策,更為了三大將軍手中的兵權(quán)。只是,章太師如此明目張膽,勢必與華太尉勢同水火,倘若一個不慎,便是滅族的悲涼下場。莫非,章太師的背后,另有主謀?會是大長公主嗎?
假如大長公主真與章太師聯(lián)手對付華太尉,削弱其兵權(quán),可謂妙計!只是,她又是如何說服章太師的?
暗自思量之際,突聞一道威猛的喝聲砸下--
"章太師挾持我等三人的孩兒,究竟是何居心?"李將軍沉聲霍霍。
"章太師,我的孩兒現(xiàn)今何處?"雷將軍立于宴席中央,一臉怒容。
"我等三人與章太師往日無仇、近日無怨,章太師挾持家小,實在欺人太甚,今日若不交出我等三人的孩兒,明日早朝我等自當稟奏陛下,請陛下圣裁。"慕容將軍態(tài)度強硬。
懼于華太尉的施壓,三大將軍商定不去赴宴,然而黃昏時分,其兒女同時失蹤,及至赴宴時辰,突有飛鏢射進府邸,白綾上寫著:若要公子小姐安然回府,務(wù)必赴宴。
三大將軍恍然明白,不得已之下前往太師府赴宴。
楊策一笑,原來如此。三大將軍唯華太尉馬首是瞻,怎會赴宴?原來是章太師派人擄了三大將軍的孩兒,此計甚為低劣,卻足以讓三大將軍前來赴宴。
章太師步下宴桌,沉穩(wěn)一笑,擺手安撫:"稍安勿躁稍安勿躁,三位將軍的孩兒現(xiàn)今藏于一處安全之地,本太師已命人善待。三位將軍不肯赴宴,本太師只有出此下策,還請三位將軍見諒。"
"赴宴與否,皆是我等自愿,哪有章太師如此的強逼?"李將軍重聲怒哼。
"楊某總算聽明白了,原來三位將軍不愿前來赴宴,楊某在此向三位賠不是。"楊策連忙起身,緩和一觸即發(fā)的形勢,"章太師待楊某如此重情重義,楊某愧不敢當。這樣吧,三位將軍的委屈,都算在楊某的頭上。"
"楊將軍不必如此假惺惺,你與章太師沆瀣一氣,挾持大罪,你也逃不了干系。"雷將軍虎目圓睜,霍然拔出腰間配劍,橫劍怒對,"快快交出我等孩兒,不然,莫怪我寶劍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