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的義子呂布年青勇猛,武力超群,起初董卓對他深為喜愛和信任,收他為義子,并提拔他擔任騎都尉。
后來,董卓又遷呂布為中郎將,封他為都亭侯。
董卓明白自己樹敵太多,常常懷疑有人暗算他,于是,便把呂布當作自己的貼身侍衛(wèi)。不管董卓走到哪里,呂布總是形影不離,負責保護董卓的生命安全。
一次,呂布不小心得罪了董卓,董卓大怒,隨手抽出刀戟向呂布擲去,幸虧呂布眼疾手快,才得以幸免。
當時,呂布并沒直接頂撞董卓,而是立即向他謝罪道歉,董卓便不再追究,以后也根本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墒牵瑓尾紖s從此心懷私恨。
加之兩人為爭奪貂蟬而結(jié)緣,這更加深了呂布對董卓的仇恨。
當王允把誅殺董卓的計劃告訴呂布,并要求他充當內(nèi)應。起初,呂布不同意,他說:“不管怎樣,他和我之間有父子關系,要我作內(nèi)應,恐怕不行吧!”
王允開導說:“你姓呂,他姓董,又不是骨肉親情。況且董卓現(xiàn)在是人人得而誅之的國賊,你難道還認他作父親嗎?他向你擲刀戟的時候,把你當兒子看待嗎?在王允的敦促下,呂布最終答應了。
一切準備就緒,正好逢上皇帝大病初愈,朝中文武大臣都集會于未央殿,恭賀天子龍體康復。
呂布借此機會,事先安排同郡騎都尉李肅等人帶領十多名親兵,換上衛(wèi)土的裝束隱蔽在宮殿側(cè)門的兩邊。
董卓剛到側(cè)門,便遭到李肅等人的突襲。董卓大駭,慌忙向呂布呼救,呂布正襟危坐,大聲道:“我們是奏詔討殺亂臣賊子,你死有余辜!”
絕望中的董卓雖然奮力反抗,但已無濟于事,當場被殺,并誅連三族。
董卓被殺的當天,滿朝文武和所有士兵都高呼萬歲。長安老百姓高興得在大街小巷載歌載舞,共同慶祝奸賊被誅。
“看三國”之小結(jié):
董卓一生粗暴,滿懷私欲和野心。他從隴西發(fā)跡到率軍進京操縱中央政權(quán),始終考慮和盤算的是如何滿足私欲和野心。
為了達到目的,董卓不擇手段玩弄權(quán)術(shù),踐踏法律,破壞經(jīng)濟,殘害人民,他的種種倒行逆施,造成了東漢末年政權(quán)的極度混亂,給國家和社會的穩(wěn)定帶來了巨大的破壞。
董卓最終遭受群起而攻之的被殺下場。
同理,當今社會,身在上司或者領導職位的人,就應該做到處處從員工和手下的利益著想。惟有如此,才能成為一名受員工和下屬尊敬、歡迎的人,才能成為一個毅力職場、官場不倒的人,才能成為不易被人群起而攻之、事業(yè)一帆風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