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我需要定什么目標和計劃呢?老師都給我們定好了,還有人說,老師的作業(yè)我都應付不過來,哪有時間自己定計劃,搞自己的一套???注意,僅這樣想,你就已經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學習是你自己的事,不是老師的事,你自己必須對自己的學習和未來全權負責,老師是不會對你的成績全權負責的。你一個人沒考好,對老師而言是百分之幾而已,對你卻是100%。老師要照顧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學生,他的精力是有限的,他定的教學計劃能完全符合你個人的實際嗎?
對一個中等成績的學生而言,老師上課講的,可能有1/3是你已經會的,對你而言是浪費(老早會了);1/3是你還是不會的,對你而言是受罪(沒真正搞懂);只有1/3對你來說是對胃口的(正是你需要提高也有能力提高的)。這里我不是詆毀老師,因為我也是老師。但大概的情況就是如此。每個人的興趣、愛好、基礎都不一樣,必須因材施教。古代的皇帝都有好的老師教,而且能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因材施教,所以即使智商不高,總是有些成就,即使是政治上沒有作為的,像南唐后主李煜,詞寫得很好,宋徽宗趙佶的字畫俱佳。
做老師的更多的是怕自己講的沒考到,考到的沒講到。個別學生一個知識點沒做出來沒關系,全班都沒做出來,對教師而言,那可就是惹大禍了。所以,老師的普遍做法是,凡是知識點,不管輕重,一網打盡,地毯式轟炸。
現(xiàn)在更是了得,伊拉克戰(zhàn)爭,炸彈可以鉆入地底下幾十米再炸。教學也是,一個題型,練習十幾遍,人都自動化、機械化了,看到題,不用思考,拉起筆來就寫。據報道,高考英語卷,150分的總分,老外只能考90分,剛及格,看來我們同學的英語水平遠遠高過老外了。事實上,只是老外做題的能力不如我們的一些同學。論真實的外語水平,我們的大部分取得高分的同學顯然無法跟老外比。
自己最了解自己,所以,自己的目標應該自己定。目標是每個人心中的夢,有夢的人生才是精彩的人生。自己制訂的目標,自己就會拼命去完成,如果老師和家長給自己制訂,我們就會覺得不是太高就是太低,不滿意。更可怕的是,我們會產生這樣的感覺,似乎在為大人們奮斗,實現(xiàn)大人們的目標,而不是自己的,我們成了大人們的工具。
現(xiàn)在這個社會,文憑不再是唯一的競爭條件。
王小平,一位成績名列前茅的女孩子(高一時全班第一),15歲退學,潛心研究教育學和成功學。她認為學校一個學期才學十幾本書,而她自己一個月至少可以讀幾十本書。她認為在學校里學習那么一點點東西,卻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實在不值得。17歲的時候,她就走上全國教育學術研討會的講壇,向專家們作關于"大成教育"的學術報告,引起轟動;18歲的時候,她在高校主講"大成教育系列講座",同年在報紙上開設"大成學趣談"專欄;19歲的時候,與他人合著《大成奧妙--超越美國成功學》;20歲獨立寫了一本具有轟動效應的書--《本領恐慌》。這正是王小平自己個人思考和努力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