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jié) 突破法之門(1)

攀登:企業(yè)如何贏在風險 作者:鐘林


法的門前有一位守門人在站崗。一個從鄉(xiāng)下來的人走到守門人跟前,請求進門去見法。但守門人說現(xiàn)在不能放他進去。鄉(xiāng)下人想了想,問了一會兒是否允許他進去。“可能吧,”守門人答道,“但現(xiàn)在不行?!庇捎谕ㄏ蚍ǖ拈T象往常一樣敞開著,守門人又走到門的一旁去了,于是鄉(xiāng)下人探身向門內(nèi)窺望。守門人看到了,笑著說:“如果你這樣感興趣,就努力進去,不必得到我的允許。不過,你要注意,我是有權(quán)力的,而且我只是守門人中最卑微的一個。里面的每一座大廳門前都有守門人站崗,一個比一個更有權(quán)力。就說那第三個守門人吧,他的模樣連我都不敢去看。”這些困難是鄉(xiāng)下人不曾料到的。他認為,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是可以晉見法的。但是,當他更貼近地看著這位身穿皮外套、鼻子尖聳、留著長而稀疏的韃靼胡須的守門人時,他決定最好還是等得到許可后再進去。守門人給了他一條凳子,讓他坐在門邊。他就坐在那里等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為了能夠獲準進去,他做了多次嘗試,用煩人的乞求糾纏著守門人。守門人時常和他進行簡短的談話,問他家里的情況和其他一些事情,但像大人物一樣,所提的問題很沒有人情味兒,而且結(jié)論總是鄉(xiāng)下人還是不能進去。鄉(xiāng)下人曾為自己的旅程準備了很多東西,他傾其所有,即使是很貴重的東西,希望能夠買通守門人,守門人接受了所有的東西,然而每次收禮時都說:“我收下這個只是為了不讓你覺得還有什么事情該做而沒做。”在那段漫長的日子里,鄉(xiāng)下人幾乎是不間斷地觀察著守門人。他忘卻了其他守門人,對他而言,這個人似乎是他與法之間的唯一障礙。開始幾年,他大聲詛咒自己的厄運;后來,因為衰老,他只能喃喃自語了。他變得孩子氣起來,由于長年累月的觀察,他甚至連守門人皮領(lǐng)上的跳蚤都熟悉了。他請求這些跳蚤幫忙說服守門人改變心意。最后,他的眼睛變得模糊不清了,他不知道周圍的世界真的變黑暗了,還是自己的眼睛在欺騙他。但是在黑暗中,他現(xiàn)在能夠看到一束光線不斷地從法的大門里射出來。現(xiàn)在他的生命正接近終點。彌留之際,他將整個等待過程中的所有體會凝聚成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他還從未向守門人提出過。他招呼守門人到跟前來,因為他已不能抬起自己正在僵硬的身體。守門人不得不把身子俯得很低才能聽清他的話,因為他們之間的身高差別增加了很多,鄉(xiāng)下人越發(fā)處于劣勢。“你現(xiàn)在還想知道什么?”守門人問道,“你沒有滿足的時候。”“每個人都極力要到達法的面前?!编l(xiāng)下人回答,“可這么多年來,除了我,竟沒有一個人來求見法,怎么會是這樣呢?”守門人看出鄉(xiāng)下人已筋疲力盡,聽力也正在衰竭,于是在他耳邊喊道:“除了你,沒有人能獲準進入這道門,因為它是專為你開的,我現(xiàn)在要去關(guān)上它了?!?/p>

這是《法律之門》開篇引用的費蘭茨卡夫卡在小說《審判》中的寓言故事。

在我看來,法律更像一個掛在市場經(jīng)濟和法制社會大墻之上的擺鐘。法律是6點,就像清晨噴薄而出的太陽,而你可能是5點,對方是7點。但法律的指針卻并非永遠定格在6點,一會兒偏向5點,一會兒偏向7點,5和7對指針的吸引力完全取決于雙方對法律風險不確定性的管理控制力以及由此形成的吸引力量。

法律是正義的化身,公正的象征。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具有足夠的威懾力。但是,法律應用卻不一定能夠完美地體現(xiàn)法律。法律的真正意圖會因程序的存在而打折,因效率而減弱公正,甚至背離精神,偏離初衷,遠離事實。法律應用人就像那個“法之門”前的“鄉(xiāng)下人”,由于對法律精神的一知半解,對法律風險哲學觀的不解以及對法律應用問題的無解,喪失了晉見法,運用法律維護自身正當權(quán)益的機會。

法律是商戰(zhàn)的工具。

企業(yè)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目的?;谶@種戰(zhàn)略和目的,法律風險的處理概莫能外。企業(yè)在剛性的法律面前,具有靈活應用的空間。作為“經(jīng)濟人”,行為選擇必然符合經(jīng)濟規(guī)則,著眼于商業(yè)目的,在法律框架內(nèi),將法律變成商業(yè)目標實現(xiàn)的工具,在經(jīng)濟手段和法律手段之間恰當?shù)剡x擇,尋找平衡。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