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yè)CIO牛IT和與某大牌軟件公司銷售總監(jiān)洋涇浜這哥兒倆是老同學,不知道是前世誰欠了誰,昔日的老同學如今卻成了一對冤家,這不,老牛的公司用ERP的老出問題,該產品的供應商正是洋涇浜。老牛忍無可忍之下,要求老洋親自上門來看看,給個說法。于是,兩位老冤家又較起勁兒來。
老洋一進門,劈頭就說:“老牛!有個好消息告訴您:我們最新發(fā)布的軟件已經不是普通ERP了,已經是RTE等級的軟件”?! ?/p>
洋涇浜的話匣子一打開就關不上了,他說:“通過對國內幾十萬用戶的需求分析和經驗積累,我們對RTE有深刻的理解,用本公司總裁的話來說:‘中國企業(yè)信息化已經從標準的財務軟件發(fā)展到集成的ERP應用階段,我司RTE套件的發(fā)布,標志著中國的ERP開始走向實時。’咱們認為國內的企業(yè)要具備RTE能力必須具備標準、集成、協(xié)同、集中等原則。通過實現(xiàn)這幾個偉大的原則,企業(yè)客戶將更有效地利用資源,從而更快地對外部環(huán)境作出響應……..”
洋涇浜是“顧問式銷售”的高手,自然出口成章,講起RTE能給客戶帶來的價值滔滔不絕:“你現(xiàn)在用的是老版本的軟件,如果升級為我們RTE版的系統(tǒng),貴公司的庫存周轉率可以提高百分之….你看,連Wal-Mart、DELL都是靠實時增加了價值,您還等啥呢?”?! ?/p>
誰知道,老牛的冷不丁地回了一句:“什么RTE? 不會是把ERP給拼錯了吧?”
的確,老牛不曉得RTE是什么勞什子,但他記得該軟件公司的上一任老總就在一年前就曾經鼓吹過“從財務軟件全面升級為ERP”。
想到此處,老牛說:“貴公司當年宣布從財務軟件提供商轉型為ERP提供商,我們用戶馬上就脫了一層皮,現(xiàn)在你們再轉成RTE供應商,可不就要了咱的命咯。其實我也不要求什么實時不實時的,只要你們的補丁能夠來得及時一點,我們就阿獼陀佛了……”
RTE既然在國內外有那么多大腕捧場,被成為繼ERP后的又一個里程碑,為什么老牛那么討厭RTE這個引人注目的詞兒呢。作為一位信息系統(tǒng)的老用戶,老牛自有一套樸素的觀點,用老牛的說法,他有幾個不愛RTE的理由,這些理由聽起來,似乎比軟件廠商們宣布的RTE“幾大原則”還有道理: 理由一、“干活越利索越好,地球人誰還不知道?”
實時?咱老早就聽說過了,不過幾十年前的叫法沒那么拗口,叫提高效率,后來說法越來越時髦了,叫什么“準時”、“JIT”、“敏捷”、“精益”等等,說的不都是干活利索、減少浪費嗎?你現(xiàn)在跟我大講RTE,我總感覺是吃微波爐里熱過的剩菜?! ?/p>
理由二、“RTE的初級階段。”
咱們偉大的小平同志說過:“咱們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軟件商和咨詢顧問們可以整天輕松鼓吹“實時”,可你們看清楚了嗎:今天有多少的企業(yè)還在手工作業(yè)階段?有多少企業(yè)還在用老掉牙的軟件?有多少企業(yè)還在同時跑幾套互不兼容的管理軟件?這一兩年大喊“從財務軟件全面轉型為ERP廠商”的眾多供應商,圈錢時許諾的“轉型”的功課還沒做完,至今沒幾個能把自己匆忙收購回來的幾套互不兼容的管理軟件整合起來,現(xiàn)在卻又開始鼓吹RTE了。回去把你們的軟件和服務搞搞好吧,要知道羅馬不是一天就能建成的?! ?/p>
理由三、“說實在的,就咱們一家公司實時能算實時嗎?” 光我們實時了有用嗎?我們的客戶和供應商不實時怎么辦?昨天我才從我們供應商在東莞廠里回來,他們的供貨看來是實時不了,就算我們實時了,要等多長時間、花多少代價、耗費多少精力和唇舌才讓他們也實時起來?對于這這一點,咨詢顧問們大概又要說“信息化成功率之所以低,是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綜合作用的結果”了吧?
理由四、“別把時間太當回事兒”
只要省下時間就賺錢了嗎?套用一句咨詢顧問的口頭禪:“提高商業(yè)流程的效率為顧客增加了價值”,不錯,減少耽擱和避免延遲的確是增加價值的方式之一,但是時間到底能值多少錢,還得看人家顧客怎么想。如果顧客不認為我這個節(jié)省下來的時間值錢,而我們又花了太多的錢和時間去節(jié)省這個時間的話,恐怕“實時”以后增加的不是價值,而是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