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作為人腦科學工具的納米技術(1)

智能簡史:誰會代替人類成為主導物種 作者:(美)雨果·德·加里斯


我們已經討論了一些關于量子計算的概念(可能非常難以理解),我現(xiàn)在開始轉向另一個關于人工智能技術的問題:“人工智能將怎樣類似(人類)大腦?”我的觀點是,當納米科技真正成熟起來并且摩爾定律繼續(xù)有效,我們關于人類大腦如何運作的知識將驚人地增長。舉個例子,在過去的幾十年內,許多非侵入的技術發(fā)展起來,進行觀察人腦的活動,而不會打擾人腦的基本活動。

例如,含微輻射氧的液體可以被注射到血管中,它可以流入大腦并且在更活躍的和需要更多氧氣或血液的大腦細胞處聚集。測試人被要求從事各種思維活動,當他們這樣做的時候,在從事這些任務時,大腦使用較多的部分將顯示出更高的輻射濃度。大腦科學家或神經科學家因此能夠定位大腦的哪些部位在參與任務。我們關于大腦如何運作的知識,至少在宏觀上,在最近這些年內由于新技術而大范圍地增加了。

越來越多的外部方法使用了基于核物理的現(xiàn)象,比如說核磁共振技術(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對此我在此不作介紹。隨著新技術的應用,大腦的觀察可以獲得更好的空間分辨率和使用更少的測試時間,核磁共振成像技術(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NMRI)每一年都變得更加精確。由于摩爾定律提供了更快的電子設備,空間和時間分辨率變得更加細致。有些科學家相信,到大約2020年時,觀察個體的神經鍵(神經聯(lián)系)和其類型將是可能的,也就是說,它們是否處于激發(fā)或抑制它們所連接的神經元的活動中。

如果這些變?yōu)榭赡?,那么神經工程師可以簡單地“掃描”大腦,也就是,通過下載大腦所有的必要的地理信息就可以讀取它,例如每一個神經元的精確位置,以及它們是怎樣或者連接到哪些神經元,等等。所有的這些信息都可以存儲到一個通過摩爾定律讓之成為可能的“超級計算機”上,然后被這臺計算機的其他部分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們可以在超級計算機中擁有一個類人的大腦。

這引發(fā)了各種道德問題。如人們可以關閉存儲人類大腦的超級計算機嗎?那樣是謀殺嗎?你怎么定義人格的本質?它決定于制造那個人的技術嗎?例如一個基于碳和DNA的技術,或基于硅的技術。如果核心的結構都一樣的話—— 如果功能上是一樣的,那么硅版本的人是否應該給予和基于碳的人一樣的權利?“硅權?”

如果人類決定基于硅的人腦是“非人類”,那么神經科學家和神經計算機科學家可以開始試驗這些數(shù)據(jù)(人)嗎?他們可以復制任意多的數(shù)據(jù)(克隆)嗎?他們可以對數(shù)據(jù)(活體解剖)進行所有的分析試驗來試圖理解人腦是怎樣工作的嗎?我們對于人腦是怎樣工作的知識將會大踏步地增加。神經科學家一旦提供關于大腦是怎樣工作的觀點,神經工程師就可以將這些新知識應用于更加聰明的人工智能機器的制造。

人腦切片 人腦的兩個半球體部分 人腦的主要組成部分

人腦的褶狀表面 人腦就像一個潮濕的海綿體 人腦的PET掃描圖像,

深色的表明是活躍的區(qū)域

最終,神經工程師可以制造出如此強大和智慧的機器以至于神經科學家能夠通過使用這種機器來測試關于人腦工作原理的猜想。

在這時,這種神經科學家和神經工程師的聯(lián)姻將是單行的,也就是說,知識將完全從神經科學家流向神經工程師,但是在某個時候,當神經工程師趕上來后,信息和思想流將逐漸變?yōu)殡p向。某一天,神經科學家將意識到神經工程師制造的人工智能機器在許多方面超過人腦。

在此我將結束這一章節(jié)。用其他未來的新技術制造本世紀的人工智能機器,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我希望上述討論足以說服您相信本世紀的計算機技術可以使人工智能機器的制造變?yōu)榭赡?,并且這些人工智能機器將擁有比人類高萬億個萬億倍的智能。如果我還能說服您相信這些人工智能機器可以在22世紀初之前制造成功,那么這一章將是很成功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