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作者從不拿自己的首稿交差。請他人高聲朗讀你的案例分析報告,你將發(fā)現應當修改的不妥之處。
—— 勞倫斯·耀科(Lawrence Jauch)
美國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林提出了“破窗理論”。如果有人打壞了一棟建筑上的一塊玻璃,又沒有及時修復,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縱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這些窗戶就給人造成一種無序的感覺,在這種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蔓延。
“破窗理論”更多的是從犯罪的心理去思考問題,但不管把“破窗理論”用在什么領域,角度不同,道理卻相似:環(huán)境具有強烈的暗示性和誘導性,“勿以惡小而為之”。
Google的經營哲學是,以世界為實驗室,及時修好“第一扇被打碎玻璃的窗戶”。
2002年,Google率先創(chuàng)立了開啟公共實驗室的先例,用以展示其技術進步。Google實驗室經常打造出被公眾認為是全新獻禮的特性與服務。在“Google實驗室(Google Labs)”中,收錄了許多發(fā)展中的技術以供用戶測試使用,任何用戶都可以對自己所使用的產品提供任何建議。Google甚至得到了許多用戶提供的改進方案。
Google實驗室中有各種類型的論壇,以供有興趣的用戶分享新的技術進步,其范圍涉及偶然發(fā)表的Blog(博客)。
在所有各大搜索引擎中,Google對其未來的發(fā)展內容與大家共享的最多。Google Blog僅是公司針對其新發(fā)展進行溝通的在線渠道之一。如果你登錄Google Blog,那么,你將發(fā)現這里熱鬧非凡,關于新技術或者新特色方面撰稿的主題范圍很寬。許多熱心的用戶對技術的評價為大家提供了有趣的內容,這都是一些有可能從實驗室“畢業(yè)”變?yōu)楝F實的內容。比如,Google新聞(Google News)和Google的本地搜索功能以及Gmail免費郵箱等,都是Google實驗室測試之后推出的正式產品。目前,還有許多技術如語音搜索等也已經處于實驗室里的出爐狀態(tài)了。
每過一段時間,用戶總會好奇地到Google實驗室逛逛,看看這個搜索引擎實驗室中正在“烹調”什么好東西。
實際上,所有搜索引擎巨頭都有讓用戶對其產品新特色進行試用的做法。就在Google實驗室推出一年之后,Overture也步其后塵,啟動了Overture研究。在 Yahoo并購Overture后,將其更名為Yahoo研發(fā)實驗室。
雖然Google實驗室中用于測試的技術或者工具非常有趣并且也非常有用,但它們僅是Google公司研發(fā)活動的一部分。如果你是一位IT技術人員,或者對于技術有比較專業(yè)的眼光,那么你將會在Google工作人員撰寫的論文中獲益匪淺:這里提供Google員工所發(fā)表的文章列表。在這些論文中,他們經常會提供一些Google公司正在研發(fā)的有價值的內容。如果你知道某個Google員工的名字,可以采用其名字直接進行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