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節(jié) 自以為無所不能(3)

全員品牌管理 作者:李光斗


品牌的成長離不開廣告,廣告加速品牌傳播。廣告是品牌建設的必要手段,但卻不是唯一手段。廣告猶如冰山露在水面上的那一部分,并不是品牌的全部。如果僅把廣告作為打造品牌的唯一方法,無疑就像是在“用一條腿走路”,免不了摔跤栽跟頭。

然而,在品牌建設上存在“一夜成名”思想的企業(yè)不在少數,一提到品牌建設,第一反應就是打廣告,認為品牌的打造僅靠資金、海量的廣告就可以推而廣之,快速見效。這方面最典型的說法是:“沒有不好的產品,只要推廣到位了,就不愁產品沒有知名度、沒有市場?!?/p>

廣告是能迅速地建立起品牌知名度,但人們知道名字的品牌并非就是“名牌”。品牌除了基本的知名度外,更需要美譽度、忠誠度、信任度?!澳X白金”可謂路人皆知,但會有幾個人對它有好感呢?除了“收禮只收腦白金”的廣告語,以及蹦蹦跳跳令人難忍的畫面外,“腦白金”還留給人們什么記憶和美好的聯想呢?沒有扎實的品牌基礎,知名度越高品牌泡沫就越多,廣告的投入越多,引爆危機的可能性和危害性就越大。

一些企業(yè)在經過廣告轟炸之后嘗到了一些甜頭,于是便更加對廣告的神效深信不疑,卻忽略了品牌的長遠戰(zhàn)略規(guī)劃和內在建設。許多企業(yè)做廣告時,品牌定位模糊雷同,廣告訴求信天漫游,廣告投放有頭無尾,大量的廣告投入卻很難形成品牌資產的積累,品牌生命力極其脆弱。

《瘋狂的石頭》憑著黑色幽默著實火了一把,身兼影片的投資人和班尼路品牌代言人的劉德華在電影里也做了一回嵌入式廣告。影片中不僅多次出現班尼路的品牌標志,一句“我這是名牌貨,班尼路!”更是廣為 流傳。

正因為這句臺詞,內地的小白領們都迫不及待地與班尼路分道揚鑣。為何?因為消費者覺得曾經的時尚名牌班尼路,卻在電影里淪為只有“笨賊”才穿的毫無品味的地攤貨。

只是因為一句臺詞,便使得班尼路品牌形象大跌。一句臺詞的破壞力就這么大嗎?也不盡然。一些國際大品牌也曾遭遇過挫折,甚至遭受過滅頂之災,其破壞力之大遠非一句臺詞能比。然而,這些品牌都能涉險而過。

班尼路事件反應了中國品牌的一大癥結:品牌像玻璃一樣,風和日麗的時候,品牌光彩照人,但稍有飛沙走石,品牌便破碎不堪,如曾經紅極一時的三株、秦池等,這樣的品牌沒落劇在中國不斷地上演著。

在班尼路的影視事件中,與其說是《瘋狂的石頭》帶來的負面效應,倒不如說是班尼路自己的品牌無根,電影充其量不過是導火索罷了。本土品牌大都成長時間短,在品牌形象建設和影響力上,大都缺乏相關意識,只是依靠鋪天蓋地的廣告轟炸提升知名度。班尼路算是國內服裝行業(yè)最早具有品牌意識的企業(yè)之一,但是多年以來并沒有繼續(xù)深化品牌建設。雖然它的品牌代言人個個都是重量級的,如王菲、劉德華、F4等,但是長期缺乏一個鮮明的品牌形象,與目標受眾更是絕少產生共鳴。當我們看到滿街的班尼路專賣店,并沒有想到非買不可的理由;當我們想到班尼路品牌,并沒有一個特征鮮明的詞跳進我們的腦海。這就使消費者對其品牌忠誠度不高,稍有風浪就會倒戈而去。

品牌塑造需要形象傳播長期積累和不斷修正。想在一夜之間靠廣告轟炸鍛造一個極富競爭力的強勢品牌也許只是一個神話,你不能企盼品牌朝立夕得,品牌的完整塑造不能急功近利。品牌不能僅靠廣告速成,不能獨立于企業(yè)經營之外,它的塑造應與企業(yè)的經營均衡發(fā)展。品牌更是緊緊依存于產品之上,作為產品機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之間任何形式的脫離或獨立發(fā)展都會形成品牌錯位。因此企業(yè)熱衷的“知名度”不能等同于“品牌”,“關注力”也不能等同于“品牌力”,品牌的塑造是長期的產品品質管理和創(chuàng)新、市場經營和管理一點一滴積累出來的,并且要不斷依據市場反應進行修正,使之不偏離品牌的深層涵義。

要做百年老店,要做國際品牌,通過廣告轟炸的方式來凸顯品牌自是無可非議,但廣告是要以品牌戰(zhàn)略、產品、人員、渠道等因素為基礎的。品牌建設要多管齊下,從一點一滴做起,用心與消費者交流,真心為消費者著想,熱心為消費者服務。品牌建設不是爭一時,而是爭千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