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批判世俗還要批判常識。常識是人們維持正常生活的基礎,不遵循常識就會到處碰壁。但常識卻是創(chuàng)新的障礙,如果僅按常識辦事,那么就不會有重大的突破。按常識辦事在特定的條件下不需深入思考,按習慣去處理就沒錯。但如果人的認識僅停留在常識上,必然失去對條件變化的敏感性,得出的結論會是空泛和浮淺的,因而沒有價值。
營銷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具體到某一事物或策略的認識就不能僅停留在常識上。如“顧客是上帝”,是不是所有的顧客都是你的上帝?再如“機會屬于有準備的頭腦”,那么,是不是有了準備就能獲得商機?又如“加強服務才能贏得顧客”,這話也正確,那么,是不是加強了服務就一定能贏得顧客呢?如果是被動服務,只能起到彌補企業(yè)過失的作用,對提高企業(yè)競爭力起的作用十分有限。企業(yè)要想在營銷上有所突破,就必須具備超越常識的認知能力。
有價值的理論恰恰是擺脫常識的束縛,從更高的層面上對規(guī)律的把握。許多企業(yè)輕視理論的作用,僅僅滿足于找一些“點子”。這是對營銷理解浮淺的表現(xiàn),對營銷理論的輕視,其結果必然換來市場對企業(yè)的輕視。
批判常識要解決的基本問題在于:不能僅講清楚“應該是什么”,而是要講清楚“是什么或怎么辦”。堅持從現(xiàn)實出發(fā)、從對象出發(fā)、從問題出發(fā)的三原則,對現(xiàn)實中的挑戰(zhàn)性課題作出準確回答。這種回答不僅僅停留在認識上,而且還要體現(xiàn)在行動上,敢于實踐,大膽“試一試”。
批判自我
批判自我是批判其他的基礎和前提,批判自我就是自我意識的調整過程,意識的固化也就失去了批判的敏感性。一些曾經創(chuàng)造過成功業(yè)績的企業(yè)家,后來又一個接一個地倒了下去,原因就在于他們失去了自我批判的能力。他們往往只是批判客觀世界的勇士,卻常常是批判自我的懦夫。
營銷強調以消費者為中心,以不斷滿足消費者變化的需求為己任,那么就必然是個不斷調整去適應環(huán)境的過程。這種適應不是被動的適應,而是要在適應環(huán)境的過程中駕馭環(huán)境。對于營銷者來講,自己喜歡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消費者喜歡什么??煽诳蓸非翱偛梦榈吕蚣抑袥]有一幅油畫,可卻出資贊助多個藝術中心。營銷當然不能失去自我,但成功的營銷必須將自己融入到消費者和社會之中,而融入的過程就是自我批判的過程。
自我批判的中心問題是如何對待成功。成功體現(xiàn)了規(guī)律,但成功并不是規(guī)律,模仿成功也會失敗,在新條件下模仿自己的成功必然失敗。為了聚人氣,當年亞細亞在鄭州雇了一批女孩子走正步升國旗,吸引了鄭州周圍的老鄉(xiāng)進城圍觀取得了成功。可后來在北京分部也玩這一套就不新鮮了,而且走正步的人個子高才漂亮,需要雇身高1.65米以上的女孩子,用同樣的錢在北京雇不到,只能雇遠郊的女孩子,可能是由于飲食習慣問題,身體都較胖,加上干農活,個子也較矮,結果當然難以達到預期效果。批判自我需要忘記以往的成功,將一切成功都看成是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