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重溫“經典”之“罪與罰”(2)

危機透視 作者:王俊峰


郁金香在16世紀中期被引入歐洲。1554年,一個叫布斯貝克的人在土耳其的亞德里亞?諾泊爾首先看到了這種他從未見過的花朵,當布斯貝克 向當地人詢問這種花的名字時,他得到的卻是一個在土耳其語中意思是“頭巾”的一個單詞,于是后來的郁金香便被以此作稱。此外,查爾斯?馬凱對荷蘭郁金香的由來也有過相關記述:大約在16世紀中葉,孔拉德?杰斯納(Conrad Gesner)把郁金香引入到西歐,據說他是1559年在奧格斯堡(Augsburg)一個參贊的花園里第一次看到郁金香的,當時他便對這種新奇的花朵嘆為觀止,孔拉德聲稱是自己使得這種花在西歐的大地上聲名遠播。

郁金香在進入歐洲初期便被歐洲的貴族和藝術愛好者視為貴重的收藏品和品味、金錢的象征,如果哪個稍有地位的人家里居然沒有郁金香,那么他就會被看作是一個沒有品味的人。在這一階段,盡管貴族們對郁金香青睞有加,但是郁金香的價位還算是維持在一個合理和可接受的范圍之內的??墒堑搅?634年,在郁金香傳入歐洲的10年后,它們再也不僅是貴族圈子攀比的工具。郁金香的交易開始流行,并且郁金香買賣的熱潮也由貴族階層迅速向其他階層擴散。在這一階段,購買郁金香的目的也從最初的出于對藝術的熱愛而演變成為一種有逐利目的的投機行為。

1636年,郁金香的買賣開始在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哈勒姆、雷登阿克曼、霍倫等交易中心進行,投資者越來越瘋狂,抱著短線投機心態(tài)的買家也紛紛涌入市場。大家在聚會聊天的時候會互相詢問行情、打聽價格,人們可以在大型的拍賣會上用精準的測重工具測量和買賣郁金香,也可以把咖啡館當作郁金香交易的臨時場地。郁金香市場仿佛成了一塊美味蛋糕,只要你有餐具,就可以擠上前去分得一杯羹。市場被民眾越養(yǎng)越大,似乎只要能夠抓住機會,那么人人都能賺上一筆。市場敏感度極高的專業(yè)投機商在市場進行大額操作,他們大量且頻繁地買入、賣出郁金香,利用金融手段操縱郁金香市場,在價格的大幅波動中賺取了大量利潤。不計其數的人在這場游戲中一夜暴富,市場的繁榮景象也刺激著外圍民眾,于是,很多根本不具實力參與游戲的人不惜血本也要加入這個游戲,大家爭先恐后地將自己手頭的東西變賣,然后將之投入到郁金香市場,有些投資者沒有足夠的資金,又害怕錯失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甚至開始變賣不動產來從事郁金香貿易。17世紀的荷蘭,大多數人都加入了這場投機游戲,郁金香買賣的隊伍中混雜了貴族、藝術家、作家、商人、傭人等來自各個階層和職業(yè)的成員。在人們高漲的熱情下,整個郁金香市場繼續(xù)膨脹,連國外投資者也被吸引過來,不斷有熱錢涌入荷蘭郁金香市場。

荷蘭郁金香市場這場突如其來的繁榮看似有些不可理解,但從另一個角度考慮,大眾對于郁金香的狂熱也不無道理。因為當時的郁金香價格已經被炒到難以置信的高度,試想,在那個時刻,如果有誰能夠持有高價的郁金 香球莖,那么他就等于持有大量的鈔票。據英國《泰晤士報》通訊記者查爾斯?馬凱所著的《驚人的幻覺與大眾的瘋狂》一書所述,1635年時,許多荷蘭人愿意用10萬弗羅林購買40個郁金香球莖。一顆400佩里特重的“可愛的里芙肯”球莖價格為 4 400 弗羅林;一顆446 佩里特重的“可愛的范?德?愛克”球莖價格為1 260弗羅林;一顆106佩里特重的“柴爾德”球莖價格為1 615弗羅林;一顆400佩里特重的“總督”球莖價格為3 000弗羅林;一顆200佩里特重的“永遠的奧古斯塔斯”球莖便宜的售價也要5 500弗羅林。甚至有人愿意用4 600弗羅林、一輛嶄新的馬車、兩匹灰色的駿馬以及一整套馬具,來換取一顆當時罕有的紫羅蘭球莖。在1635年的荷蘭,30弗羅林可以買一頭豬,100弗羅林可以買到一頭牛。作家芒亭還記載了某次購買“總督”球莖的交易清單,清單如表10-1所示,在這張清單中,買家花費了共計2 500弗羅林購買“總督”。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