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美國有多少勢力在針對他們,沙特在世界石油市場的地位仍將延續(xù)。并且他們要控制油價適中的目標還幫助美國國內石油行業(yè)繼續(xù)生存下去。比美國國內石油行業(yè)更重要的是整個世界的經濟健康,它在很大程度上與沙特持續(xù)大量產油的能力有關。如果因為驅逐沙特皇室的軍事政變而使沙特的石油流動停滯,那么整個世界的經濟將會陷入混亂。全球的消費者將會面臨從食品、衣物到交通所有商品價格暴漲的局面。美國消費者也沒有那么多錢來購買進口商品。中國工廠也無法向世界其他國家出口那么多的商品。
自從“二戰(zhàn)”期間美國總統(tǒng)富蘭克林·羅斯福在美國昆西號海軍軍艦上會見沙特國王阿卜杜勒·阿齊茲以來,美國就一直在保護沙特阿拉伯的安全。從那時起,基本局面就確定了下來:沙特向世界提供數量可觀的石油,美國確保沙特眾議院掌握政權。對此概括得最好的可能是羅納德·里根在1981年說過的,美國“絕不會”看著沙特阿拉伯 “被任何一個可能切斷石油供應的人掌控”而袖手旁觀。6
當然,美國在波斯灣的能源利益——還有由此而來的經濟利益——要超過沙特阿拉伯。美國在科威特、卡塔爾、巴林島、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伊拉克和阿曼都有相當數量的軍事投入。它不會放棄所有好幾十億美元的空軍基地、兵站以及交通樞紐,只因為美國的駕駛員在未來某個時候可能會需要更多的乙醇汽油。
我不是在說美國應該承擔維持波斯灣地區(qū)穩(wěn)定的全部開支。相反,我是說,從美國在那個地區(qū)的軍事化歷史來看——尤其是第二次伊拉克戰(zhàn)爭,它無法落實能源安全。長久下去,美國以及其他國家要更多地依賴于市場而非軍事主義。世上的每個民族都能從安定繁榮的中東地區(qū)獲利。向那個地區(qū)提供軍事安全的費用不應完全由美國獨立承擔。
新聞記者萊昂·哈達爾在他2005年的著作《沙塵暴》(Sandstorm)中也表明了這個觀點。他寫道,不僅是美國最容易受中東地區(qū)能源供應失常的影響。相反,歐洲和東亞的經濟最容易受到威脅。那些國家“應當開始承擔用于保護他們在中東經濟利益的大部分開支”,他寫道,“美國沒有理由庇護歐洲人,為他們的能源資源提供免費的安全保障?!弊詈笏偨Y,“該是重審美國對包括沙特阿拉伯在內的地方的責任和貢獻了,停止給歐洲搭免費車的便利?!?
即便歐洲和亞洲國家聽取哈達爾的意見,退出“免費車”,增加他們在中東的軍事貢獻,不管是現在還是不久的將來,任一時候美國都不可能完全地從中東地區(qū)撤軍。這不是說美國要繼續(xù)在波斯灣駐扎大量兵力。實際上,在那里保存大量兵力反而會造成局勢動亂。(本·拉登對沙特君主政治憤怒不滿的原因之一是它在第一次伊拉克戰(zhàn)爭之后主動邀請美軍在國內駐扎。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