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自古以來人們祭自己的神、贖自己的罪的時候,都會不約而同地想到羊?!古代猶太教“贖罪日”殺一只羊敬神,再念咒將人的罪孽轉嫁于另一只羊,然后將其放逐,以示罪孽到了無人之境。中國古代敬天祭神時,用大牲畜做犧牲品,太昂貴;用小禽獸,太微薄。于是,羊就被賦予了替罪功能??蓱z的羊?。?!
我愿意是清澈的急流
重讀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我愿意是急流山里的小河在崎嶇的路上、巖石上經過……只要我的愛人是一條小魚在我的浪花中快樂地游來游去……”強烈建議把《我愿意是急流》改為《我愿意是清澈的急流》。因為現(xiàn)在大多數(shù)急流也已因污染而變得渾濁,愛人小魚是不可能在骯臟的浪花中快樂地游來游去的。
正反之道
晝觀天氣,夜瞰人氣。明暗標注著繁與簡,疏與密,而非苦痛與歡愉。燈照射出的并非心的光亮。是否幸福,往往與燈的明暗無關。
報錯了怎么辦
某市氣象臺預報次日降水降溫,結果降水和降溫都沒有發(fā)生。于是氣象臺專家解釋預報失敗的原因是冷空氣沒爬過山。
預報錯了,我們就需要承認。不怨天,不怨山,只怨自己非神仙。要敬畏人們對于天氣預報的信任和抱怨。心存歉意,不傷身體;口說歉意,不傷顏面。PS:“冷空氣沒爬過山”,這也說明:就連冷空氣也不是隨便可以“跨省”的。
過客
對于它們來說,日子,就是它繞著那個恒星,它陪著那些行星,它領著那個衛(wèi)星不知疲倦地轉不同的圈,快了又慢,近了又遠,冷了又暖,明了又暗。而我們只是匆匆忙忙地來看幾眼,就幾眼,從睜眼、眨眼到閉眼。
綠化面積
據(jù)報道,北京市城鎮(zhèn)人均綠地面積已達49.5平方米,而美國華盛頓為41平方米。
于是我向一位久居華盛頓的老朋友求證現(xiàn)在那里綠地的狀況。他說:(一)在郊區(qū),從自家用望遠鏡環(huán)顧四周,只能看到森林而看不到別人家。森林既保護環(huán)境也保護隱私。(二)在郊區(qū),建造新房子不得不砍伐樹木,否則沒有空地。
問佛
我問佛:為什么總是在我悲傷的時候下雪?佛說:冬天就要過去,留點記憶。我問佛:為什么每次下雪都是我不在意的夜晚?佛說:不經意的時候人們總會錯過很多真正的美麗。我問佛:那過幾天還下不下雪?佛說:不要只盯著這個季節(jié),錯過了今冬,明年才懂得珍惜。
三年自然災害
50年前的所謂“三年自然災害”,當時曾被定義為“連續(xù)遭受百年不遇的自然災害”。事后,旱澇資料表明,那三年基本屬于正常年景。質樸的老天爺被冤枉了許多年而無處申訴,無緣昭雪。但愿后來人不再如此。
禮禱與宣赦
古時候一遇到大旱,官方常做兩件事:一是禮禱,二是宣赦。而且據(jù)正史記載往往是當日“澎雨即降”。當年的旱災靠禮、仁來治理。這個算是國學嗎?
航班延誤背后
氣候而言,9月北方大霧天氣有限增多,雷暴大幅度減少(華南一般為8月的60%,其他地區(qū)為8月的30%以下)。除臺風對東南華南沿海的過程性侵襲之外,9月影響航班的天氣因素明顯減少,機場廣播應酌情按比例減少“航班因天氣原因延誤”的次數(shù)。
一場洪水,一貧如洗
2009年全球自然災難和人為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620億美元。亞洲的死亡人數(shù)占全球的63%。沒有巨災保險體制,所以一場洪水會使人一貧如洗。